一
《荣宝斋画谱》是荣宝斋出版社的标志性出版物。从20世纪70年代在荣宝斋出版社成立之前出版了30余册,由荣宝斋出版。1988年,王铁全接手时,《荣宝斋画谱》已经有了影响,他考虑的问题是如何强化品牌,形成规模,占领市场。1990年,《荣宝斋画谱》被新闻出版署列入国家“85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郜宗远任荣宝斋总经理时,决定成立荣宝斋出版社。1993年,荣宝斋出版社正式成立,王铁全任总编辑,他将《荣宝斋画谱》做了分类,突出临摹学习的实用性。比如《齐白石画谱》中,表述齐白石画虾一共画多少笔,先画头还是先画尾,虾的画法分多少步骤,非常清楚实用。再比如《龚贤画谱》,龚贤表述画树的顺序,“一笔从左转上,二笔画树身右边,添小枝不算,三笔画树身左边,添小枝不算,即成全树。”王铁全先后策划了“古代篇”“现代篇”等系列,强化了艺术标准。许多当代画家都希望能够入选《荣宝斋画谱》,但时至今日,《荣宝斋画谱》仍以高标准入选著称。
《荣宝斋画谱》得到了海内外美术家和爱好者的普遍赞誉。它以严谨的学术性、高品质的形态及易学易懂的普及性拉近了画家和美术爱好者的距离。《荣宝斋画谱》先后出版了200余册,多则再版10余次,少则再版二三次。近年来,《荣宝斋画谱》版权输出成绩斐然。
1996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了吴冠中的《我读石涛画语录》,这是王铁全编辑图书的一个范例。一日,王铁全接到吴冠中打来的电话。吴冠中在电话中谈到他在重读《石涛画语录》,又有了一些新的感悟。他认为真正读懂它涉及到弘扬民族文化遗产的具体化问题,并愿将心得与青年读者交流,希望由荣宝斋出版社出版。王铁全看了几章稿子后,与吴冠中一同商议内容。两个人目的一致,这本书一定有助于读懂《石涛画语录》。王铁全认为,这不是一部就《石涛画语录》的版本、勘校、注译以及涉考石涛人生、艺术的严谨的学术专著,实际是以译、释、评的方式完成的读书心得笔记。吴冠中作为一个现代意识极强的画家,以自己的经验透视《石涛画语录》,辨明其精微本质之处,甚至他对石涛本人有些意明语不清的要害处,特别做了解析和发现。尤其是通过古今、中西的比较,刻意提出了一个对中国画有关“现代”的思考,旨在剖析传统绘画中“绘画性”的问题,功在解析、果在立意。从这本书中,能读出宛若他的“混血儿”作品的体会。《我读石涛画语录》自初校到成书,包括附录的内容,都是王铁全同吴冠中一起校订的。王铁全为《我读石涛画语录》写了一篇编辑散记,得到吴冠中的肯定。
这本书出版后,获得市场的青睐,并获得“新闻出版署优秀图书一等奖”,后入选“中国文库”。
二
无论是在荣宝斋,还是在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期间,王铁全对木版水印的发展十分重视,木版水印毕竟也属于出版物范畴。
木版水印技术最早可追溯到隋朝,荣宝斋是继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版水印的老字号。
荣宝斋木版水印的标志性出版物有五代顾闳中的《韩熙载夜宴图》、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图》、宋徽宗赵佶临唐代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这几件作品将木版水印技艺推至巅峰。比如,木版水印《韩熙载夜宴图》仅复制此画刻板1667块,先后历时20年,为了仿真效果好,使用材质、颜料与原件完全相同,成品仅有30幅。这几幅作品的复制难度和艺术高度叹为观止。其中,《虢国夫人游春图》获得第一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要知道,第一届国家图书奖的评审极其严格,那是第一次评奖,出版物的年限可以追溯到几十年前。虽然是提名奖,比起现在三年或两年评奖,难度大多了。
王铁全认为,如果家里悬挂字画的话,与其挂一张无名作者的平常之作,不如挂一张名人的木版水印。荣宝斋开发出签名的木版水印复制品,更有收藏价值。王铁全曾经将吴冠中的作品复制,带给吴冠中签名。他发现,吴冠中对签名非常谨慎,他们拿去的东西,他仅挑出几张签名。这样的故事,对荣宝斋来说,有更多的商机出现。经过市场检验,名家签名作品与不签名的价格相差可能十多倍。
三
王铁全在上大学时,长于画人物画,他的毕业创作即人物画。而他最终选择了山水画作为主攻对象。
王铁全对黄宾虹情有独钟,他不止一次和我谈起黄宾虹。记得我们专门去琉璃厂看一个黄宾虹的小展览,展览中除了一些典型的画作外,有若干幅篆书联。我们议论了好久。
黄宾虹说:“墨色繁复,即一点之中,下笔时内含转折之势,故画之华滋,从笔中而出。”
王铁全正是中锋用笔,笔笔见功力。将笔的力量、拙重化在绘画作品的点线中。所以,他的作品格调高古、淋漓温润。
王铁全的山水画看上去平淡无奇,没有所谓的视觉冲击力,但恰恰是平淡无奇,体现了他的审美观和创作思想。清代笪重光在《画筌》中说:“丹青竞胜,反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怪僻之形易作,作之一览无余;寻常之景难工,工者频观不厌。”清代王昱在《东庄画论》中说:“若格外好奇,诡僻狂怪,徒取惊心眩目,辄谓自立门户,实乃邪魔外道也。”中国山水画讲平和,讲平淡,讲文气,讲修养。在平常中见个人功力,看个人风格。
王铁全在上学时,喜欢书法,天天临池不辍。在上大学期间,参加了全国大学生书法比赛,获得了二等奖。我看过他的书法,是非常扎实的颜体。近些年,他观摩了许多大家的书法,将书法的真趣表现出来,自成一格。他对我说:“画画是很辛苦的事,作为画家,不能有半点懈怠。书法作为画余的赏玩,可以轻松些。”也正是这些原因,他的书法方圆并举,沉雄苍劲,线质稳定,朴茂萧散。他的书法追求法外之法,有深厚的修养,亦庄亦谐,结构生趣。
黄宾虹说:“墨法尤以笔法为先,无墨求笔,至笔未有合法,虽墨得明暗,皆所不取。有笔兼有墨,最为美备。”正是由于有深厚的书法功底,王铁全的绘画才能表现出如此浑厚华滋。
四
我与王铁全共同策划的唯一的图书是《吴冠中画作诞生记》。这本书的策划源于王铁全当上中国美术出版总社总编辑之后。那时,我任副总编辑,分管人民美术出版社图书中心、荣宝斋出版社、连环画出版社的编辑业务。
王铁全曾策划、编辑过吴冠中的《我读石涛画语录》,对吴冠中的思想有深刻的理解。他想为吴冠中再做一本书,估计他和吴冠中曾有交流,吴冠中想出版一本一图一文的创作随想集。于是,我们相约去吴冠中家里面谈。
那天,我和王铁全一起到吴冠中在方庄的家中。一套三居室,屋里极简单,几乎没有任何布置。地上是旧的地板革,小客厅里一个折叠桌。旁边一间不大的房间,靠墙支着一个书桌,铺着毡子,墙上溅了一些油彩,完全没有大画家画室的样子。吴冠中一头白发,精神矍铄。王铁全向吴冠中介绍了我,告知这本书由我负责编辑。吴冠中问了我的情况,得知我父亲林锴去世的消息,沉吟片刻,简单说了几句国立杭州艺专的事。
我粗略看了吴冠中家中的各类吴冠中画集和套书,心里有了数。看看他提供的稿件,他计划100张图,每张图配一些文字,有的是回忆,有的是日记般的片段文字,有的是创作谈。
我提出三点,开型听我的,纸张听我的,设计听我的。吴冠中没有异议。当时,第一,我认为这本书应当是竖20开,这类开型不大用,因为印刷问题不方便,需要加点钱,但可以忽略不计。第二,当时吴冠中的许多书除了文字书,用纸是胶版纸,画册类都是铜版纸。我建议用纯质纸,书卷气强,色彩还原也不错。第三,我对设计者心里有人选了。
样书出来后,我带设计者徐洁去吴冠中家里,王铁全说不去了。吴冠中表示很满意,表示他的艺术作品谁都可以无偿使用,并当场签了不要任何稿费等报酬的协议。那本书稿在怀柔开会时看的。后来转给时任《荣宝斋》期刊主编的唐辉作责编。这本书至今已经印刷7次。每当拿起这本书,就不由自主地想起王铁全来。
2011年,听到王铁全去世的消息。霎时,被悲伤笼罩,这样的感觉在一生中并不多见。
王铁全曾对我说,作为搞美术工作的,他一生憧憬三个地方,一是中国美术馆,二是人民美术出版社,三是荣宝斋。而他有幸在其中两个单位工作,这是他最知足的地方。
在王铁全的追悼会上,我写下一副挽联,悼挚友王铁全:“缅同行,铁骨柔肠,编得春秋千卷画;思挚友,全人律己,终成天地一沙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