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吸引外资对于中国参与国际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至关重要。我国近年持续出台提升营商环境政策和举措,在完善涉外法律体系、维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同时,以下方面存在优化空间:
市场准入方面,“准入不准营或难营”现象仍存在。权益保护方面,由于各地对法律法规条款理解不同,执法尺度不一致,执法效果差别较大。合规经营方面,法律法规推进节奏和细化程序可进一步提升。数据跨境流动是新一轮国际经贸规则的重点关注内容,许多跨国企业需要根据数据跨境的管理规定来制定本地化战略和部署方案。为此,建议:
提升制度的协同性。完善各部门责任分工和协作机制,对负面清单可能与相关法律法规相抵触的情况,加强研究清理,确保准入和准营都能落实。商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行业主管部门会商,把会商重点从“企业开办前准入”向“企业开办后准营”延伸。
提高法律适用的一致性。明确牵头部门,对相关法律中较为宽泛的表述,细化操作规定。及时出台相关司法解释,加大指导性案例、典型案例发布力度,明确执法标准尺度。
增强政策的可预期性。在政策制定阶段,充分听取企业和商协会的意见,定期通过权威媒体公布进展,引导市场合理预期。政策发布后,给予企业足够的准备期和过渡期,给予权威解读与合规指导,并阶段性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效果和企业反馈持续完善法规制定和推进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