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胞是我们的骨肉天亲,打断骨头连着筋,我们流淌着一样的中华血脉、有着一样的文化基因。两岸同胞在清明祭奠先辈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无需提醒的自觉和习俗,它代表了后人对先人的尊敬、怀念和感恩之情,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在清明时节,海峡两岸同胞都会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并进行祭拜仪式,以表达对先人的缅怀之情、崇敬之心、敬仰之道。祭奠活动不仅仅是简单的仪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延续,也是一种对海峡两岸血缘相亲、文缘相承、商缘相连、法缘相循的印证。祭奠的场景和方式让后代能够铭记先人的恩德和教诲,继承先人的遗训和传统,传承良好的家风家训等家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大一统”的优秀文化。清明祭奠先辈也是增进家庭亲情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在祭奠活动中家族成员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先人,追根溯源,交流感情,促进家族和睦、社会和谐,培养道德情操和人文精神。所以,两岸同胞清明祭奠先辈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项非常重要的传统习俗,也可看作是一次寻根之旅。
有一次,我探亲台湾的日子恰逢清明时节,我和台湾的宗亲们一道前往新竹开台祖先的墓塔祭奠,献上鲜花、纸钱等物品,焚香礼拜以表达对先辈的敬意和根脉意识。在祭奠过程中,亲人们会向先人汇报家族近况,也祈求先人的保佑庇护。我的父亲是一名台籍地下党员、革命军人、离休干部、对台工作者,如今,每到清明节,我在大陆会和兄弟家人前往父亲墓地,在祭奠父亲的同时分享自己的成长和收获,也期盼早日能将两岸统一的捷报告之家翁,因为这也是父亲一生最大的遗愿。
通过祭奠我们可缅怀先人的功绩,从中汲取智慧力量,继承先辈的优秀品质和精神风貌,为家族繁衍和两岸融合发展、为祖国昌盛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每当我站在先人的墓前,那些曾经的岁月又浮现在眼前,他们的音容笑貌和教诲期望,都会化作一股暖流,激励着我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前行、为祖国的完全统一殚精竭力。
清明祭奠先辈是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与尊重,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践行,尤其值得两岸青年人去珍视和传承。在这个仪式和过程中,我们追溯家族的脉络,回忆先人的事迹,感受那份家国血脉相连的亲情与传承。今年恰逢杰出民族英雄郑成功诞辰400周年,郑成功已成为国家统一的民族记忆和爱国主义的精神诠释,两岸同胞应当共同纪念。这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文化和精神传承,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和文化背景,更有责任明白滋养我们的母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我们还要加快建设世界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和更多有烟火气的两岸文化交流基地,让更多的台胞在两岸同名村同宗村交流交往中寻找家族的根脉,让更多的台胞深度参与大陆社区治理和乡建乡创,在沉浸式体验和参与中推进两岸文化社会融合。
在历史的长河中我们个体的生命是十分短暂的,家族生息繁衍也十分渺小,但只要我们为中华文化添彩、为中华文明增光,就能活出精彩、活出潇洒、活得有价值。人生不但要有长度和亮度,更要有厚度和温度,我们来过、爱过、奋斗过、贡献过,人生就有意义。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所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我们要从思想观念上对生老病死有更加深入的哲学思考。清明祭奠能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来一次寻根之旅、再行一次心灵与历史的对话、再丰富一下情感传递和精神的延续,它让我们在文化自信中保持初心和坚守,让我们在怀念中传承、在清醒中躬行、在传承中奋进!让两岸青年在清明民俗文化活动中,述说两岸同气连枝的血脉亲情,共同探究“慎终追远”的精神内涵。
(作者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台盟中央参政议政工作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