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慈善周刊

“脱下军装,还是那个为民服务的‘兵’”

——一位基层政协委员志愿服务的19年

本报记者 郭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4月16日   第 11 版)

“一碗米粉,多来点辣子。”天刚蒙蒙亮,位于湖南省株洲市渌口区津口东路的“环卫工驿站”陆续迎来了客人。一份热气腾腾的免费早餐,让早起劳作的环卫工人倍感温暖。

“我们这工作起得早,原来都顾不上吃东西。这个驿站开了以后,我们有了吃早餐的习惯。身上暖和了,干起活来也有劲。”自2018年6月驿站开办至今,渌口区近百位环卫工人每天都能享用到免费的早餐。

临近中午,驿站刚刚收拾妥当,不远处的渌口区人民医院“共享厨房”内又升腾起浓浓“烟火气”。50余岁的患者家属李大姐第一个到达。灶火上,烈火烹油、葱蒜炝锅,随着“刺啦”一声,香气在厨房蔓延开来了。于她而言,这样一餐饭不仅营养实惠,还让她和家人解了思乡情,日日能够吃到“家的味道”。

“环卫工驿站”和“共享厨房”的发起人,名叫张云峰,是渌口区政协委员、博爱志愿者联合会会长。

“有次我在晨跑途中看见一位环卫工人坐在马路边啃着干馒头,那时候已是深秋,天气很冷,他的手冻得通红。”张云峰说,那一幕让他深受触动,“我本来就是公益组织的负责人,一定要做点什么。”

2018年,张云峰带领团队发起设立了“环卫工驿站”。

“志愿者们都很踊跃,大家各展其能、轮流值班。”此后不久,驿站的服务对象拓展到园林绿化工、快递员、送餐员等户外劳动者群体,驿站免费为他们提供休息座椅、饮水机、报刊阅览、空调等服务。“希望他们累了可以进来歇歇脚,渴了有口热水喝。”张云峰说。

“我是一名退役军人,脱下军装,我还是那个为民服务的‘兵’。为有需要的人多做些实事,我心里就感觉踏实。”2005年回到家乡后,张云峰走上了扶危济困的公益路。

“一直想在家门口成立一个自己的公益组织。”2012年,张云峰和几位志同道合的朋友把想法付诸实践,博爱志愿者联合会成立。“我们现在发展到了近800人的志愿者团队,公益理念在当地也越来越深入人心。”张云峰介绍道,博爱志愿者联合会至今已开展各项公益活动2000余次,受益群众数万余人。

2017年,张云峰的母亲因病住院。“那段时间深刻体会到,吃饭这件事是患者和家属的一件‘大事’。”张云峰说,“有时候,一种熟悉的味道就能化解母亲病中的烦闷。但很多住院的病人因为路远,很难吃到‘家的味道’。”

医院中感受到的“急难愁盼”,张云峰一直记在心里。成为渌口区政协委员后,他把此作为自己履职尽责的“切口”,开始大量走访调研。

“我发现很多如醴陵、攸县等周边县市的病人会到渌口区人民医院来求医问药。有的慢性病患者还需要反复住院、长期住院,经济负担较重,饮食上一般能省则省。”张云峰说,“医院离主城区也较远,周边餐饮店少,不同患者因为病情、饮食习惯等需求不同,医院食堂又无法完全满足。”

“何不建一间‘共享厨房’?”经过多方奔走,张云峰的想法得到了渌口区民政局及区人民医院的支持。他带领志愿者在医院食堂附近开辟出一块空地,搭建成厨房,并接通水电,“区慈善会还出资为厨房添置了厨具、空调、冰箱、抽油烟机、消毒柜等,免费供患者及其家属使用。”

2022年初,“共享厨房”开门迎客。“我们有专职志愿者负责‘共享厨房’的运营和管理,他们会为家属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比如帮助老人做菜、为行动不便的病人送餐等。”在张云峰看来,温暖人心的不只是一餐一饭,亦是困境中的爱心与守候、勉励与互助。

人间的烟火气中,承载着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许。

近年来,张云峰带领志愿者们已为渌口区环卫工人提供14万余份早餐,“共享厨房”每年也为5000余人次患者及其家属提供着贴心的饮食照顾。

如今,“环卫工驿站”和“共享厨房”不仅成为博爱志愿者联合会的“明星”项目,亦成了当地颇有影响力的公益品牌,“环卫工驿站”还获评“湖南省岗位学雷锋示范点”。

“成了政协委员后,我和群众的心贴得更近了。”这是张云峰履职以来最大的感受,“政协委员是民情民意上传下达的桥梁,为民服务要落实在行动上。”2023年,张云峰成立了委员工作室,“一方面希望更好地倾听民声,另一方面也希望用好自身优势,号召更多委员参与志愿服务活动,链接更多爱心资源,一起为老百姓的幸福‘加码’。”张云峰说。

2024-04-16 本报记者 郭帅 ——一位基层政协委员志愿服务的19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0552.html 1 “脱下军装,还是那个为民服务的‘兵’” 60,55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