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谈艺术欣赏的散文和评论集,挑选了我半个世纪以来陆续发表过的一些小文章,没有长篇大论的学术论文,轻松、好读,但涉及音乐、戏剧、绘画、雕塑及艺术家等领域,基本上是我欣赏艺术、品味艺术、对话艺术家时的瞬间感受和思考。书名《黑指头 红花瓣》出自元杂剧《李逵负荆》中李逵的一曲【醉中天】,李逵看到一只黄莺儿啗下一朵桃花瓣落在水里,觉得“好看”,便绰起这朵带着水珠儿、粉嫩粉嫩的桃花瓣欣赏。这位在《水浒传》里被描写为“黑熊般一身粗肉,铁牛似遍体顽皮。交加一字赤黄眉,双眼赤丝乱系。怒发浑如铁刷,狰狞好似狻猊”的粗人,不但懂得审美,而且居然把自己也放到审美对象里,甚至还因此发现了“对比”会产生格外强烈的审美效果。他唱道:
(云)俺绰起这桃花瓣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做笑科,云)你看我好黑指头也!
(唱)恰便是粉衬的这胭脂透!
只这两句,你便似乎可以看到这位“黑旋风”幽默、可爱的另一面。他先赞美“好红红的桃花瓣”,随即笑话自己的“好黑指头”,但最后,却顺便得出了一个规律性的审美认知——“恰便是粉衬的这胭脂透!”正是这黑指头,才衬托出红花瓣的俏丽、美艳、透亮!
艺术是人创造的,是给人欣赏的。我总认为,人天生便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本能,原始人画在崖壁上的图画就是明证。其实人生来就会唱歌,婴儿的第一声啼哭,发自丹田,气息充沛,符合“声乐教授”们所有的“理论”。但在“成长”的过程中,人们逐渐忘却了本能,这是人“被文明”的代价。没办法,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哺乳动物天生都会游泳,刚出生不久的婴儿也会,但“成长”之后,你如果还想游泳,只能从头再学。
对艺术的欣赏也是如此。很多人以为艺术高高在上,如虹如霓,只能仰望而不敢亲近,甚至常常以“我不懂音乐”“我不懂艺术”把自己隔离在艺术之外。其实,美随处可见,艺术各式各样,连李逵都懂,你怎么会不懂?!
当然,“学游泳”是必要的,因为大海就在眼前;而美育,就是重新唤起你、激发你欣赏美、欣赏艺术的本能。我不是“游泳教练”,但是我呛过水、淹过水,“久在河边站”,偶尔也脱下鞋来,下河扑腾几下。我可以说说我心目中什么是美,什么是好的艺术,这就是这本集子里文章的内容,也是我出版这本集子的初衷。
我心目中“好的艺术”,起码要有这三点:一是“真”;二是“自然”;三是有足以构成艺术品的技术。
我把“真”放在第一位,是因为“真”是艺术本质的要求,也是因为世上存在着大量假的“艺术品”。我这里所说的“真”,指的是真情,不是“写实”“写意”里所讲的艺术风格。古人云:“情动于中,故形于声”。音乐与一切艺术,都是外物感于心、有感而发的真情实感。我特别喜欢民歌,也特别欣赏明代文人李开先的一句话“真诗只在民间”。理由很简单,就是唱民歌的人唱歌就是因为他想唱,他一肚子的喜怒哀乐想表达。
第二个判断标准和要求是“自然”。中国的道家早就说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既指孕育万物、包含万物、生我养我的大自然,也指在艺术创作中自然流露,如行云流水,不造作、不拧巴、不生硬、不投机、不逢迎讨好、不使过劲儿。应该指出的是,这个“自然”,仍然只和“心”有关,不是指艺术风格和表现对象。
第三个当然是技术。一切艺术形式也都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技术、艺术、文化。这里,技术是基础,没有技术,其他都谈不上。我所说的技术,指的是一切符合艺术创作规律、可以构建艺术作品的技能,不管它是如何习得的。它可以是天生的,可以是自学的,也可以是经过专业教育的训练和培养的。我特别要强调在艺术领域里天赋的重要性,老师告诉你天赋占20%,努力占80%的话,更多的是一种鼓励。我还要强调的是,认为只有某一种“唱法”或“画法”是“唯一科学”的话,类似街头巷尾小吃店挂的“牛肉面大王”的招牌一样,全是自封的,是商业广告,不要相信。而只有技术,没有艺术,没有文化,也只能是匠人。
那么,我们该怎样学习欣赏艺术呢?一句话:和艺术交朋友!
至于怎么交朋友,你一定比我懂。交友贵诚,你首先要有愿望,有真心。交朋友也都有一个过程,开始不熟悉,经过一段时间的交往,逐渐熟悉,逐渐了解,相互交心,最后成为知心朋友。我对艺术的爱好和口味,就像我对饮食的口味一样,百无禁忌,多多益善,而且没有偏见,无论是天津煎饼馃子还是意大利比萨,无论是西安羊肉泡还是法式大餐,俺照单全收,全是俺的最爱。所以,我爱听陕北信天游、苏州评弹、内蒙古长调,也爱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
还是那句话,只要符合我的三个要求:有真情、不造作、有技术,都好!
(作者系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