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华夏副刊

2023《晚秋情事》

——近作琐读

叶辛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14日   第 12 版)

去年底,东方出版中心的责任编辑小钱打来电话,告诉我长篇小说《晚秋情事》即将第二次加印,问我这个作者,还需要作一些修订吗?并且她还发来了近日趁着秋叶洒落,为第三次印刷拍摄的宣传照片:在上海街头若隐若现的梧桐叶间,《晚秋情事》的封面和内封在一片金黄中别有一番情趣。

我自然是高兴的。

记得,《晚秋情事》是2023年的2月28日那天举行的首发仪式。

和我以往所有的新书出版首发没啥两样,只是客观地说一下这本书的创作初衷和写作过程,向读者朋友介绍一下新书的简介,希望社会各界一如既往地关注这本描写中年人爱情的书。

到了8月份,上海举行书展。东方出版中心告诉我,首版年初第一次印刷的书,已经销完了;为迎接疫情之后读者空前期待的上海书展,8月上的《晚秋情事》第二次印刷出版了。除了版权页上标注了第二次印刷,其他一点未作改动。从读者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该书的封面装帧还是喜欢的。

从8月份到12月初,仅仅过去了4个月,这本书又要第三次印刷了,这真是严寒冬日里给我送来的一个如春风拂面般的好消息,一件喜讯。

屈指算来,从1977年的早春时节,我的处女作《高高的苗岭》出版至今,46年过去了。我已整整写作了一辈子。从尚未成家,到如今成了七旬老人,我出版了100多本书。尤其是像长篇小说《蹉跎岁月》,换过封面的版本,已经有了23个;长篇小说《孽债》,换过封面的版本,统计有17个了。照理,看见自己的书,又一次印刷出来,不说习以为常,我也不会有多大的兴奋了。

但是,在疫情3年过后的2023年,从春天到冬天,新写的长篇小说《晚秋情事》印了3次,我还是感到出奇的高兴。

很多读者问我,这故事是不是在世纪之交的时候,你生活中遇到的故事?中年人的爱情,和青春年少的爱情,和你写过的知青时代的初恋,终究是不一样的,你是如何把握其中分寸的?这故事中有多少是生活中的原型提供给你的?又有多少是你虚构的?读了这故事,我们总觉得有些玄乎,生活中真会发生这样的男女之情吗?

不管读者问什么,还是因为时代的变化,读者心里有什么疑问,我听来都是高兴的,而且愿意和他们面对面坐下来探讨一番的。

这说明每一个打开这本书的读者,都把我的这本新书读完了。他们在掩卷之余,还有话要说。

无论他们说的是令我高兴的好话,还是对我作品提出的疑惑、不解,甚至有的提出意见、批评,我仍然是十分欢迎的。

细说起来,这是两个有生活原型的真实故事,而且,他俩在上山下乡的时候,是从北京下到陕北的知青,不是我以往作品中写到的同时代上海知识青年。

按照知青史提供的数据,那些年里,共有111万从上海下放到全国各地计11个省份农村的知青,而北京知青则有64万人。从全国范围来讲,从大中城市下到农村的初高中毕业生共有1672万人,号称1700万人。

真的可以说是整整一代人。

我是在人到中年以后,才醒悟般地感受到,这一代人的人生经历、思想感情,甚至为人处世的方式,其实是有这一代人独特之处的。正是这一代人特有的恋爱观、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形成了他们这一群体的故事,是值得写下来的。

意识到这一点,由生活的原型出发,凭着我也是这一代人中的一分子,凭着我和我的同时代伙伴们有过共同的经历,凭着我对这一代人伴随着共和国前进的脚步一路走来经历中的种种甜、酸、苦、辣的洞悉和了解,我构思了长篇小说《晚秋情事》这样一个当代中年人的爱情故事,并且及时写了出来。

我想,今天的很多青年读者,今天和我同一年龄段的伙伴们,之所以喜欢这本书,也是基于这一点吧。

(小文写完,东方出版中心来电话,说第三次印刷的新书已经入库了。)

2024-05-14 叶辛 ——近作琐读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1742.html 1 2023《晚秋情事》 61,7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