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农人

王晓东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5月21日   第 09 版)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创新发展,为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了行动指南。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涉及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要善于抓住农业劳动者素质这个“牛鼻子”。

从生产力要素构成来看,劳动者是最活跃、最能动、最具革命性的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新质生产力是生产力发展和科技进步的产物,其构成要素必然也有新的内涵。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在量上增加三要素的投入,更要推动三要素及其优化组合的质的跃升。其中,劳动者既是生产力中的主体性要素,又是体现在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之中的渗透性要素,对于发展新质生产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发展新质生产力最根本、最有效的发力点。

从农业劳动者现状来看,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存在短板弱项。经过40多年的农村改革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构成中的三要素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需要重视的是,农业劳动者出现了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如,农业劳动力短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外流,与非农部门相比,农业部门劳动力持续流出,农业竞争力不足,导致农村空心化、农业凋零化、农村少儿人口持续减少。再如,农村人口老龄化也加剧了农村养老负担,限制了农村消费潜力,对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提出了挑战。此外,农业劳动力素质偏低、高水平农业科技人才不足、农业劳动力组织化程度不高等问题也制约了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从“新农人”特征来看,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生力量。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推进,新质生产力逐步在农业大舞台上崭露头角,涌现出一大批掌握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新生产组织方式的“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动能。因此,进一步培育壮大“新农人”队伍,以此带动农业劳动者素质的整体提升,是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

为此建议:一是完善教育培训体系,壮大“新农人”队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夯实农业新质生产力人力资本基石,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强化农民培训体系,培养新型农业技术人才。同时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作用,培养农业领域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如,聚焦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对核心种源技术、关键农机装备等关键“卡脖子”领域进行技术攻关;强化新农科建设,优化农业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传统农业相关专业迭代升级,培育具有原创精神、具备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科技的高素质农业新质生产力基础人才等。二是畅通人才要素流动,壮大“新农人”力量。搭建平台载体,推动城市青年下乡、在外青年返乡、本土青年兴乡,将青春优势与乡村特色相融合从而形成集聚效应,引入“新农人”、锻造“新农具”、优化“新农资”、共建“新农村”,实现乡村和人才的“双向奔赴”。同时,加强宣传教育,推动广大农民积极转变观念,发掘和培育一批在农业农村发展中取得显著成绩的“新农人”典型,通过宣传其事迹和经验,激发更多人才前往农村工作的积极性,建立激励评价机制,对作出突出贡献的“新农人”给予表彰奖励,树立榜样,形成示范效应。三是建立健全长效机制,增强“蓄水池”功能。不断优化乡村政策环境,完善乡村人才政策,建立健全与乡村人才适配的劳动报酬制度和劳动保障制度,深化农业职称评审制度改革,打破学历、资历壁垒,让更多“土专家”拥有“真头衔”,让农民也能当教授,营造尊重与认可的社会氛围,为“新农人”发展壮大厚植土壤、打造平台。同时提升乡村社会服务,加大农村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让“新农人”留得安心、干得顺心、住得舒心。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

2024-05-21 王晓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2099.html 1 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呼唤新农人 62,09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