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少年远离烟草危害更健康地成长,关键是要通过多项措施创造无烟社会氛围,让青少年树立无烟理念,认同无烟环境,不仅是烟草制品,还有电子烟。”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孙承业介绍,我国电子烟行业发展相对较晚,但中国已经是电子烟生产大国,中国青少年使用电子烟现象也日益普遍。
电子烟产品问世之初,因其口味的多元化,加上“帮助戒烟”“对健康无害”的误导性宣传,迅速吸引了不少人,其中不乏一些青少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中国吸烟危害健康报告2020》也指出,有充分证据表明,电子烟是不安全的,会对健康产生危害,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和成长造成不良后果,同时会诱导青少年使用卷烟。
不少人认为,电子烟的危害不大,其成分就是丙二醇、丙三醇为主的调和剂,这些物质毒性不高,除此之外就是香料、尼古丁。“这忽略了电子烟物质的产生过程。电子烟是上述多种物质加热以后产生的一种气雾,这种气雾被吸入人体。如果只有一种物质,我们有很好的办法对这种物质的毒性进行评价,但如果有多种物质共存,被加热,那到底可能产生什么混合物质、它的活性有何改变、进入人体后会带来什么效应,这些我们都难以评价。”孙承业解释道,对药物的评价,不管是口服还是雾化吸入类药物,基本上都是对单一成分作评价。当多种物质混杂在一起,评价应该更加慎重,特别是当电子烟用在青少年这个特殊人群身上时。目前市场上流通的电子烟包括加热不燃烧、雾化烟等,口味多达1万5千余种,添加了什么东西,加了多少,产生出什么,目前没有规范,包括制作工艺,加热用电池的安全性没有规定,生产厂家各自为政。
“人体呼吸道的面积其实很大,肺泡加上呼吸道的面积总和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如果展开有几十平方米大,但人体对肺泡的保护其实只有一层细胞,进入呼吸道的物质很容易通过这一层细胞进入我们的身体。电子烟的气雾进入人体,从呼吸道进入后,其影响的不仅仅是呼吸道,还包括对神经系统的影响。神经系统在未成年人发育过程中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孙承业直言,以现在的研究来看,无论是中国还是国际上的研究都证实了,和不吸烟的人相比,对电子烟有嗜好的人转向吸传统烟草的概率更高。
“因此,如果我们对电子烟不加以严格管理,未成年人吸食电子烟并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依赖,那么他们就更容易去转吸传统烟草,这样就等于无形中扩大了烟民的队伍,对于国家的控烟行动也是不利的。”孙承业建议,由市场监管总局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要求,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电子烟;任何人不得在学校、幼儿园和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公共场所吸烟;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同时加以规管,比如电子烟的包装、销售、广告等。
(陈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