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博物馆收藏有一枚明代“五子登科”铜镜,直径18厘米。圆形,圆钮,素缘。镜钮区处于一周弦纹内,沿镜钮有一圈桂枝纹,有应考得中的“折桂”寓意。外区处于内外弦纹之间,呈对称形式分布有四个凸起的方框,框内分别楷书一字,组合起来就是“五子登科”四字,“五”“子”上下对称,“登”“科”左右相对,字体端整厚实,遒劲而又不乏秀美。方框之间,分别以双雁和两朵牡丹花隔开,呈上下、左右对称分布,大雁呈飞翔状,牡丹枝叶繁茂,花朵盛开,有功名富贵寓意。整件器物除了局部有锈蚀,基本上保存完好,包浆丰厚,纹饰简单明了,充满吉祥寓意。
登科,也称“登第”,即中国古代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榜上提名有甲乙次第,故又称“及第”。隋唐时期只用于考中进士,明清时期,殿试之一甲三名称赐进士及第,亦省称及第,另外也分别有状元及第、榜眼及第、探花及第的称谓。应试未中的则称“落第”“下第”。“五子登科”四字的出现,与五代后周时期窦燕山教子有方、五子成才的典故有关,《三字经》中的“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说的就是这件事。
据说窦燕山有五个儿子,分别取名窦仪、窦俨、窦侃、窦偁、窦僖。窦燕山学识渊博,精心培养5个儿子,建书房40间,买书数千卷,建义塾,延请名士大儒为师授业,对于穷苦之家的学子则免费入学,造就了一些人才。
在他的培养教育下,5个儿子发奋勤学,聪颖过人,品学兼优,先后登科及第,考取功名。对此,当时的侍郎冯道曾赋诗一首赠给窦燕山,对窦燕山教子有方、五子登科给予了高度评价。诗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椿一株老,丹桂五枝芳。”其中的“丹桂五枝芳”即喻指窦家五子折桂高中。
这枚铜镜以“五子登科”的故事为题材,在诠释古人教学育人的同时,体现了古人盼子成龙的殷殷期望。窦燕山教子有方“五子登科”的典故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工匠以之为题材纹饰铸造铜镜,人们则以这种铜镜相互赠送,表达了赠送者对受赠者的美好祝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