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人口社保

“加油未来”十年路 乡村“苔花”朵朵开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探索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小记

本报记者 赵莹莹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06日   第 10 版)

随着乡村儿童的整体发展状况稳步提升,如何更高质量、更精细化地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成为新的课题。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4年发起“加油未来”公益项目,通过引入“加油课程”、打造“加油空间”、开展“加油关爱”、赋能“加油领航者”等举措,以县为单位在乡村小学持续开展。10年来,项目累计筹集善款3.07亿元,助力超过30万名乡村儿童在全面发展中茁壮成长。

素养提升,师生共成长

“以前一直以为,成长是对孩子们说的,我接受了‘加油课程’才发现,一起成长的不仅是他们,还有我们。”六一国际儿童节这一天,来到“加油未来”项目十周年活动现场,贵州省织金县熊家场镇新麦小学教师陈艺希娓娓讲述着大山里孩子们的故事。

青山环抱,鸟鸣声声,2021年“加油未来”项目跋山涉水来到织金,走进新麦小学。第一次发放“加油包”时,孩子们全都开心极了,就连班里最不爱说话的“小透明”小罗,也与往日判若两人,开心的笑声如山间泉水流淌,清脆、悦耳。

“那天的小罗,双手不停抚摸着书包,弯成月牙的眼睛以及一直上扬的嘴角,都在告诉身边的人,自己有多喜欢这件礼物。”大山里的孩子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陈艺希记忆犹新的是,拿到书包的孩子,迫不及待打开查看,把魔法黏土、水彩笔、卷笔刀、素描纸和笔记本等学习用品全都摆在面前,然后再一下子拥进怀里。

乡村儿童发展,关系到乡村人才队伍成长、产业振兴、农村富裕和农民幸福。近年来,无论是政府层面,还是社会公益组织,都在以各种方式支持和保障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加油未来”公益项目,由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于2014年发起。考虑到大多数乡村儿童因父母外出务工、缺乏陪伴,易出现情感脆弱、性格内向等问题,项目引入社会情感、阅读、运动三门核心素养课程,推动乡村儿童社会情感、学习效能与身心健康的全面培养与提升。

与此同时,项目还以集中培训、游学借鉴、跟岗研修、师徒结对等方式,支持乡村教师专业化发展,成为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领航者”。

10周年活动现场,孩子们把社会情感课程搬到了舞台上。他们放飞写有同学优点的纸飞机,大声念出鼓励与肯定的话语。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的小游戏,教会了孩子们发现并欣赏他人的优点,增强了自信心与团队协作能力,变得勇敢、坚强,学会了表达爱、分享爱。

3年来,新麦小学的孩子们与“加油课程”相伴着长大。慢慢地,有的孩子上课时愿意举手回答问题了,有的孩子从默默不语变得喜欢主动和别人交流,孩子们更团结了、也更能接纳别人的不足……“加油未来”让乡村儿童身上的闪光点“被看见”,而随之发生的转变,无一不令陈艺希感到欣喜。

喜悦之余,陈艺希也在“加油未来”项目中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逐渐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加油教练员”,用快乐且更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梦想。

寒来暑往10年间,“加油未来”步履不停,项目累计筹集善款3.07亿元,惠及8省区20个县的753所乡村学校。评估报告显示,受益的30多万名小学生中,九成以上学生表示自己的整体表现有明显或非常明显提升,社会情感课程的促进作用尤甚。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在陈艺希眼中,大山里的孩子亦如一朵朵小小的苔花,蓄积力量,最终迎来属于自己的绽放。

改善硬件,发展有保障

夏日已至,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茨榆山乡茨榆山小学,阳光洒向带有草坪及塑胶跑道的操场。一个个孩童的身影你追我赶,欢笑声不断。

微风掠过,看着篮球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体育老师陈月和孩子们一起加油呐喊。专业的场地、完备的体育器材,这些都是他曾经想都不敢想的。

2017年,陈月成为茨榆山小学的一名体育老师。初到这里时,看着雨后泥泞的操场,面对着破旧的教学楼和宿舍,他一度甚至打起了退堂鼓。可是一想到朴实的孩子们憧憬着通过学习走出大山,陈月还是决定留下来,“我想改变他们的未来,也许我的力量很小,但是我想试一试。”

每年春天,山上百花齐放,可这个季节里上体育课却最让陈月“头疼”,大风会扬起地上的沙尘,让他和孩子们都没办法睁开眼睛。器材室里的篮球、足球,也早已破烂不堪。由于缺乏专业设备,体育课往往只能是简单的自由活动。

那个时候,陈月用破布缝制沙包、用矿泉水瓶装沙子自制哑铃、用木棍自制接力棒……尽管教学环境和条件有限,但是在上体育课时,孩子们依然笑意盎然。

“后来学校翻修了一次操场,虽然只是水泥地面,但是我和孩子们也很开心,至少大家再也不用在操场‘吃土’了。”陈月告诉记者,过了不久,水泥操场的缺点慢慢显现出来,由于地面过硬,孩子们在水泥操场跑多了会脚腕疼。

为进一步改善乡村小学教育教学环境,助力乡村学生全面发展,2022年,“加油未来”公益项目落地青龙满族自治县,首批捐赠资金480余万元,用于当地15个乡镇中15所小学的运动场地援建改造、相关运动设施配置以及运动课程培训等工作。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加油未来”引入优质核心课程,通过教师培训、技术督导、县内交流等方式,赋能项目学校教师,更好培养学生核心能力;修建与课程配套的活动空间或运动场地,改善学校硬件条件;发放课程配套包裹,丰富项目学校教育教学用品用具,助力课程有效开展。

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体验趣味运动,不再是孩子们遥不可及的梦想。去年秋季开学后,青龙满族自治县15所“加油未来”项目校的4000多名学生,再次收到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发放的“加油运动包”。

“塑胶跑道、人工草坪足球场、篮球场,学校面貌焕然一新。”看着山区孩子们的健康快乐成长有了更好的环境,陈月坦言“心里像灌了蜜似的”。

月捐助力,把关爱传递

爱,足以突破距离的限制。

“十年间,项目年度规模从66万元到9000多万元,‘加油未来’月捐人从两位数起步到4.1万人,每人每月100元的坚持,成为一条又一条连接乡村与城市的公益纽带,助力‘加油未来’项目走得更宽、更远。”这是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秘书长陈红涛提到的一组数据。

自2019年第一次参加“加油月捐”以来,爱心捐助人孙立恒一直盼望着有机会看看那些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退休后,她终于有了时间。为了这场远道而来的约定,她准备了一节手工课,在网上精心挑选适合小朋友的教具。为了保证孩子们能快速学会,她还在家里试验了很多遍拼搭的效果。

奔波辗转,当孙立恒走进云南省会泽县老厂乡田尾巴小学的教室,与想象中内向羞涩的孩子不同,她看到的是他们乐观向上、积极开朗的笑容,听到的是孩子们在操场上追逐玩耍的嬉笑声。

“生活在乡村的孩子需要能让他们受益终身的性格和品质,这样将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能自信、从容地融入陌生的环境。”探访之旅,让孙立恒亲身感受到了“加油未来”带给孩子们的改变。

同样是一次乡村小学的探访活动,“加油空间”中的“阅读空间”和每个班级设置的“班级阅读角”,让从小喜爱读书的“月捐人”潇雨欣喜不已。

“4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琳琅满目地摆放着名著、寓言、绘本、科普读物等3000多本课外书籍。”潇雨说,生长在大山里的孩子可能暂时无法用脚步去丈量世界的宽度,却可以用阅读来感悟世界的深度。她同样希望能有更多爱心人士加入进来,把阅读的力量带给更多乡村儿童,助力他们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天赋,只要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支持,便能迸发出惊人的能量。而‘加油未来’项目正是这样一股力量,它照亮了孩子们前进的道路,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助理秘书长韦丹丹告诉记者,今后将在社会情感、阅读和运动三个主题的基础上,引入科学主题,丰富充实学校科学教育。同时推动新的教师成长体系实施,与地方政府合力打造项目优质学校,进一步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做一棵大树,分枝到更多的县域、学校、老师,为乡村儿童的未来加油!”韦丹丹说。

2024-06-06 本报记者 赵莹莹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探索助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小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034.html 1 “加油未来”十年路 乡村“苔花”朵朵开 63,03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