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202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广东考察时,赋予了粤港澳大湾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全新定位。
培育优质高效的现代服务业新体系,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之一。要建成世界级大湾区,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打造世界经济新引擎,就必须加快推进粤港澳专业服务业更好地融合发展,提升大湾区整体专业服务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加强粤港澳三地执业机构、执业资格互认。通过加强政策协调、引导,完善市场机制,进一步推动政策互通互认。在会计、法律、资产评估、房地产估价、工程咨询、金融科技、医疗等领域,强化政策支持,放宽营商环境,明确准入条件,推动三地专业机构互设分支机构,共同开展业务,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同时合理调整专业人士跨境执业的门槛,推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开展跨地合作。鼓励粤港澳三地法律服务机构开展合作,共同探索跨境法律服务的创新模式。建立在线法律服务平台、建立跨境争议解决机制,探索拓宽域外法律查明路径。粤港澳三地加强改进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渠道、宣传方法和普及方式,不断提高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建立健全法律服务和援助机制,为制度规则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全方位“保驾护航”。
协调税收差异,逐步完善个税制度。粤、港、澳三地的征税范围、征管方式和申报流程等都存在较大差异,容易产生税率不协调、税收利益分配不均等问题,从而限制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流入,不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推进。需结合粤港澳三地优势产业和经济发展需求,建立个税协同管理机制,加强税收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推动三地税收政策逐步融合,鼓励三地企业互相投资和创新,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减少税收漏洞,促进三地人员流动和经济发展。此外,还可为大湾区的企业和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税务服务,包括税收咨询、纳税辅导等。通过三地政府联合整合个税税种,加强税务信息化建设,简化税收优惠政策和扣除项目,使税制更加透明、公平和易于操作,进一步提高税收征管效率和纳税便利度。
打造综合平台,实现全面联通畅通。目前全国1亿多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中就包含了大量会计师、律师、评估师、工程师等专业人士。粤港澳大湾区专业人士不仅是改革开放的探索者和践行者,也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和助推器。在香港、澳门等地区,聚集了许多国际认证的精算师、会计师、建筑师、测量师、医师等专业人士,要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中更好发挥作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方面加强合作机制建设,通过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合作论坛等机制,推动粤港澳三地政府、民间和专业机构加强合作交流和机制建设,共同制定合作规划,逐步消除三地市场壁垒,共同推动专业服务的发展和创新。设立专门的合作机构,承担研究、咨询、培训等职能,负责协调粤港澳三地专业服务业领域的合作,为三地专业人士提供支持。另一方面,搭建粤港澳三地专业人士交流平台和大湾区信息资讯共享平台实现信息的实时共享和快速流通,推动大湾区各专业服务产业的信息创新和信息发展。通过打造大湾区信息资讯共享综合服务总中心,实现湾区“9+2”全面联通畅通,助推大湾区城市转型升级。
促进文化融合,构建互联互通桥梁。设立文化交流项目,推动人才联合培养,进一步建立健全人才交流和互助机制。通过组织粤港澳三地的专业人士参与文化交流项目,鼓励三地专业人士交流学习,如文化考察、文化体验等,以增进彼此的了解和认同;设立专项资金,支持专业人士参加专项活动,提高文化交流的广度和深度。粤港澳三地高校、培训机构、执业机构、协会等联合合作开展人才联合培养计划,共同培养具有实践经验、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专业高端人才。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认证,以课程互选、学分互认等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提升专业人才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素养。此外,还可以设立奖学金、实习项目等,吸引优秀专业人才到大湾区发展。
借助港澳国际化、专业化的人才优势,加快推动法律、会计、评估等专业服务业在粤港澳三地对接融合,多措并举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专业高端服务业发展新高地,将进一步为湾区内的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条件、提供支撑,推动湾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作者系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新的社会阶层人士联合会会长、广东省人民政府参事室特约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