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题,需多方合力打出‘组合拳’。”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副校长许玲如是说。
多年来,许玲持续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曾多次提交提案为青年人实现更高质量充分就业献计出力。回顾过去一年的履职,许玲的调研脚步尤为密集,“先后去到山东、浙江、甘肃、宁夏等地,深入了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等情况。”
许玲在调研中发现,毕业生找工作的“求稳”心态较重,更偏爱国企央企等,“对中小企业仍存在刻板印象。”许玲认为,“刻板印象”背后体现着毕业生们真真切切的担忧,“要推动部分高校毕业生向有潜力的中小企业流动,关键是要解决毕业生们的担忧,如提高薪资和福利待遇、改善职业发展环境等。”
许玲建议,“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的同时,要继续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稳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培育新的就业形态。”
在许玲看来,促进中小企业和毕业生的“双向奔赴”,仅靠中小企业增强吸引力还不够,“供给端也需要提升人才技能的转型能力。”
在今年多场招聘会上,许玲切身感受到,企业对数字化、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幅增加。为此,她建议,要健全就业需求调查和失业监测预警机制,预测就业岗位和职业变化趋势,及时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毕业生只有紧跟市场发展,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掌握实践应用的能力,才能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许玲说。
“数字经济催生出大量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很多年轻人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不少高校毕业生开始尝试新就业形态。”许玲认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自身发展和权益维护面临很多新的挑战,“不能让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悬空’。”
许玲注意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日前印发的一系列相关通知要求,对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休息时间、劳动报酬有了更明确的要求。
“关键在于如何落地。”许玲建议,在数字经济推动数字职业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相应的制度、法规,同时配套服务也要跟得上,让数字经济发展的成果切实惠及到新就业形态劳动者。
毕业季来临,针对仍未落实工作的毕业生,许玲建议,“要持续加强就业政策宣导和观念引导、社会监督等,进一步增强形成全社会就业优先的共识,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许玲认为,政府与高校、行业协会及用人单位等应进一步加强协作,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积极拓宽招聘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