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是保障人类生存繁衍的必需品,但现有的农食系统也是导致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必须向自然友好型能源和农业转型。但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牢固,部分区域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尚未根本扭转。“3060”双碳目标的实现也亟须农业端的有效减排方案。
“基于麦当劳中国近年实践,我们认为在国内推动再生农业落地意义重大。通过系统规划,发展再生能源和再生农业,确保粮食安全不必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再生农业的核心理念来看,主要是恢复已被工业化和农业系统退化的土壤,并通过整体性的农业和放牧技术重建土壤有机质,促进更健康的生态系统。再生农业不仅避免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试图逆转这些影响,通过增加碳封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保护野生动植物等方式,为人类和地球带来积极的效益。
“再生农业将有利于减少农业领域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企业供应链碳排放,助力双碳目标的最终实现;有利于土壤恢复和保护,在保障农产品高产与农业生态保护之间实现较好平衡;有利于促进农民能在减少农业投入品和对土壤扰动的情况下,获得较好收成和更高收入,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从源头保证食材的新鲜和安全,推动食品安全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减少浪费、促进消费。”张懿宸表示。
从外部看,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加入到再生农业研究和实践。2019年,再生农业被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定为在全球变暖的严峻态势下,有望应对生态脆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问题、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欧美国家普遍重视再生农业,据美国一项研究结果,美国玉米、大豆或小麦农业每增加1%的再生农业措施实践面积,将在温室气体减排、营养损失减少、土壤侵蚀降低和节水净水等方面产生2.26亿美元的非农经济收益。而欧美跨国企业如宜家、可口可乐、拜耳、嘉吉、麦当劳、雀巢等均大规模推行再生农业,并已着手在中国推动再生农业。
“反观国内,受政策、国情、农民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度、推行时间短等多重因素的影响,目前再生农业企业国内试点规模有限、生态效果还并不明显。”张懿宸提出,为了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更好地助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建议农业主管部门牵头,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出台促进再生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他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推进:
首先,要高度重视再生农业对保护生态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组织国内专家、学者加强对再生农业国际趋势和实践的跟踪研究,厘清与可持续农业、低碳农业和气候智慧型农业等的异同,汲取有益经验,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再生农业落地方案;同时建议农业主管部门结合国家现有的生态循环农业、保护性耕作等类型的农业示范项目,联合跨国公司等供应链链主企业,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大前提下,选取合适的农产品品类,例如土豆,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参与、协同共享的再生农业试点,以丰富现有试点模式。有效利用现有资源先行先试,取得经验后扩大推广。
其次,可重点调研跨国公司等各类企业在国内已开展的再生农业试点项目,评估效果,给予政策指导,同时了解项目遇到的痛点难点,有针对性地研究制订解决方案。比如,大型承包种植户土地使用权限和年限较短、与小农户签订的长期土地流转(租赁)合约执行难所带来的挑战。
最后,及时总结试点成效和经验、困难和挑战,研究出台辅助再生农业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如,为推行再生农业的大型种植户提供优惠融资,解决其融资难问题;在经济发达省份,对用于再生农业的土地,在流转费用上提供优惠或补贴;再生农业的生态和经济成效的全面显现需较长时间,要加大再生农业大型种植户土地租赁使用权的保护等。并考虑逐步梳理整合目前分散在可持续农业、绿色低碳农业、生态农业等标准中的标准和要求,形成中国关于“再生农业”的标准或规范,为世界再生农业的发展贡献“中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