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聚焦

河南文旅:

从出圈到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 靳燕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1日   第 11 版)

“老家河南”,再次向全世界发出真诚邀约!

6月16日晚,2024“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季在郑州盛大启幕。商文化、诗经、街舞、黄河、麦田、少林功夫、豫剧、文物文化、时代风貌……80分钟的启动仪式精彩不断,从多个角度、不同侧面书写出大美河南的厚重文明与时代风貌,为世界呈现出了一个立体、动人的河南形象。

“行走河南”郑汴洛入境游、“读懂中国”国际功夫文化入境游、“武青春”国际青少年研学、“大河共鸣”黄河文化带入境游……在6月17日召开的2024“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全球旅行商大会上,重磅发布了四款围绕河南的入境游产品,国际旅游组织、20家国内外知名旅行商代表与郑州文旅体集团签订入境旅游战略合作协议。

在发展入境游方面,郑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十省通衢,河南“米”字形高铁网全面落成,拉近了省会郑州与各大城市的时空距离。以郑州为中心,4小时即可覆盖1000公里交通圈,郑州东站单日最高开行列车700多趟,相当于每2分钟,就有一趟高铁列车从这里发出。

今年1至5月,河南全省接待游客5.16亿人次,为去年同期的110.73%;旅游收入4925.02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09.91%。

数据表明,河南文旅真的“出圈”了。

为什么是河南?河南省政协委员、省文化和旅游规划研究院院长张祥宇认为,传统文化资源是河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依托,对传统文化的创意转化与创新表达是河南文旅“破圈”的秘诀,此举也更容易唤醒年轻一代内心深处的文化自信,进而通过行走河南,触摸历史、感知文化、滋养精神、读懂中国。

内容为王,但也需要形式包装。从春晚的《唐宫夜宴》,到端午的《洛神水赋》,再到七夕的《龙门金刚》,河南从各类演艺节目入手,依托科技赋能,将传统的文化演出形式进行创新,释放超级IP能量,赢得网友赞誉一片。网友评论河南“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中国节日”系列节目成为了一张王牌。

“线上种草,线下消费。”在贴近老百姓的文化产品消费层面上,河南也是做了细密的布局。以河南博物院作为战略堡垒,孵化创新了很多爆款的线下文化产品,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感知品。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介绍,河南博物院作为展示中原文化的重要窗口,在《唐宫夜宴》走红后,迅速推出了唐宫夜宴版仕女乐队系列的盲盒,正式拉开了河南“文化复兴”的浪潮。同时,河南博物院还推出了“考古盲盒”、古钱币巧克力、文物修复大师等文创周边,风靡全国。

由“看景”到“入景”,由“旁观”到“体验”,新文旅时代,人们更注重旅游的愉悦享受,唯有“上新”不断,才能“热度”不减。洛阳以“沉浸式戏剧+研学+剧本推理”的体验,为游客打开了十三朝古都的城市文化魔盒,开创了把城市作为剧本载体的先河,全城实景剧本娱乐活动,40多个沉浸式剧本串联起整座洛阳城,一跃成为文旅市场的“顶流”,备受广大年轻人追捧。

除了产品和内容层面的创新,在营销传播方面,河南也是大胆互动新的媒介资源,创新表达方式,从文化传扬到旅游宣传,进一步开拓文旅市场,建立地方文旅爆款IP。新媒体平台上,一句“远赴人间惊鸿宴,老君山上吃泡面”将河南传统的老君山景区带火了,一年时间,景区里到处都是慕名前来的游客,到访人次增长了220%。

创意追求颠覆性,体验注重沉浸式,消费拥抱年轻化,传播奔向移动端,今日河南阔步奔赴新文旅,重塑的正是理念模式,转变的正是底层逻辑,寻求的正是迭代升级。

河南文旅热的背后,让我们也看到了文化的力量。故土中原,文脉悠长。事实上,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发展文化旅游、推进文旅融合,从来不是仅仅停留在产业层面,背后更承载着“坚定文化自信”的使命,蕴含着“激发深沉力量”的期许。

数据支持:人民政协网大数据部

视觉设计:人民政协网设计部

摄 影:本报记者 贾宁

2024-06-21 本报记者 靳燕 河南文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762.html 1 从出圈到走向世界 63,76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