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7版:聚焦

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

我们的大运河

——沿线地方政协助力大运河保护开发记事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2日   第 06-07 版)

大河一脉通九州,津门首驿几度秋。 满城烟火映明月,黄金坐标南北收。 且喜人河两相宜,宿愿千年共筹谋。 隋唐风骨今犹盛,钱塘古韵更悠悠。

编者的话:

奔腾于神州大地的一条条大江大河,不仅仅是大自然的奇观,更是华夏文明的摇篮,见证了无数璀璨文明的诞生。其中,一条长达3200公里的河流格外与众不同。它便是人工开凿至今已有2500余年,滋养出无数繁华盛景的大运河。大运河涵括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运河三部分,勾连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京津冀鲁苏浙豫皖八大省市,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规模最大、使用时间最久的运河。

这条“舟楫之盛,可敌长城之雄”的黄金水道,曾带来了运输便利,促进了农业发展、商业繁荣,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样貌。清末,因战乱,运河维护不足致使河道淤塞,加之新兴运输方式的出现,大运河渐渐衰落了、沉寂了……

大运河是航运的生命线,也是国运兴衰的晴雨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运河进行过多次治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大运河建设,指出“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爱运河、护运河、推动运河区域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大运河沿线各地的广泛共识和共同行动。

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召开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大运河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

今年,恰逢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这条一脉澄碧通南北,以“运”为名的千年河流正焕发着时代新生机、书写着历久弥新的“运”价值。10年间,大运河沿线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们通过协商议政、提案督办、视察调研等方式为大运河保护、传承与利用持续鼓与呼,交上了一份份高质量的履职答卷。

2024-06-22 ——沿线地方政协助力大运河保护开发记事 大运河申遗成功10周年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798.html 1 我们的大运河 63,79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