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7版:聚焦

安徽

隋唐风骨今犹盛

通讯员 张苗苗 任磊 本报记者 胡方玉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2日   第 06-07 版)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中唐时期,在古运河通济渠边上,著名诗人白居易写下千古名篇《长相思》。

初夏时分,在诗人曾经寄托万千思绪的河边,到访了一群特殊的客人。此时,由宿州市政协组织的省、市、县三级政协委员赴泗县的联动民主监督正在这里开展。

“大运河泗县段是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运河通济渠段唯一一段活态运河。要发挥三级政协委员联动履职作用,以文化赋能,助力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委员们这样表示。

据考证,通济渠现存有水的28公里河段均在泗县境内,其中自泗县广播电视台向东至新濉河交汇处约5.8公里为世界文化遗产段,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一直是近年来全县关注的重点。

每当夜幕降临,泗县运河人家景区的灯火便依次点亮。在梦幻西游不夜城内,璀璨的灯光融合着古镇的古朴,欢快的歌舞与特色杂技遥相呼应,流光溢彩让在场的游客流连忘返。

近年来,泗县政府“活化利用”隋唐大运河遗产,集中打造“水韵泗州·运河名城”城市品牌。在此过程中,宿州市政协、泗县政协紧扣运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新形势,以提案、建议案的形式,向党委、政府提出多条建议并被采纳。此外,市、县政协还多次开展重点提案督办、组织开展相关专题调研,助力大运河的保护利用。

目前,泗县运河保护展示、运河特色小镇、运河人家景区、泗县运河博物馆等重点项目陆续完成,形成了集场馆游览、非遗教学、文化演出、社会教育、文化体验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文化场所。

在安徽,大运河所涉及的区域还有与宿州市相邻的淮北市及所辖濉溪县。大运河申遗成功前后,淮北市、濉溪县两级政协始终没有停下关注的脚步。

斗拱、梁架、藻井、雕花、屋檐重栏……漫步在淮北市隋唐运河古镇,隋唐历史风骨和运河文化气韵随处可见。在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每到荷花盛开的季节,遗址附近的百善镇道口村便热闹起来。据村干部介绍,去年7、8月,全村共接待游客8万余人次,实现收入70余万元。

近年来,紧紧围绕加速运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挖掘大运河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等课题,淮北市县两级政协开展视察、调研活动,为讲好运河故事,打造大运河特色文旅品牌贡献力量。据介绍,目前定位于科研、游览、观光、休闲等功能的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项目正有序推进。

“大运河流淌着的不仅是奔流不息的河水,更重要的是绵延不绝的文脉。”在宿州、淮北两地政协看来,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弘扬运河文化、擦亮运河名片”,更是政协及政协人的使命担当。

2024-06-22 通讯员 张苗苗 任磊 本报记者 胡方玉 安徽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802.html 1 隋唐风骨今犹盛 63,80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