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07版:聚焦

江苏

宿愿千年共筹谋

通讯员 许田静 本报记者 江迪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2日   第 06-07 版)

悠悠大运河,通波千里,灯火万家。这运河盛景里,江苏宿迁是绕不开的节点。

全长112公里的大运河宿迁段河道的开凿,是奠定今日京杭大运河走势的最后一项大型工程。而宿迁也是全国唯一拥有隋唐通济渠、宋元明清黄河故道、清代中运河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主航道的城市。

故此,讲好“迁”里运河故事,共绘新时代“运河繁盛图”,助力运河沿线城镇发展和乡村振兴,一直是当地政协及政协委员们建言的重点,形成了亮点纷呈的运河履职“连续剧”。

运河宿迁段两岸保留着200余处历史建筑和遗址遗存,民间保留着非物质文化遗产400余项。市政协着力用好文化文史的“看家本领”,持续开展大运河文脉整理研究。四卷本《宿迁大运河文化丛书》等专题化、系列化文史精品陆续推出,并开启《大运河畔的英雄人物》系列的文史资料征集,有效促进了运河沿线文化遗产的更及时抢救、更严格保护、更合理运用。

不仅要为运河立史,市政协坚持“编学讲用”一体化机制,通过举办图片展、开办专栏、摄制专题片等积极推动文史成果传播利用。聚焦大运河文化带宿迁段建设举办专题建言资政会,围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的申创开展可行性研究。2023年9月,宿迁非遗展示馆入驻市政协协商民主实践基地“和园”,迎来各界访客近万人。

洋河镇经历泗水运道——黄河运道——京杭运河漕运通道的历史变迁,始终作为南北运输的扼要之地。为保障漕运畅通,平息黄运水患,明清两朝著名治水大臣潘季驯、靳辅都曾常驻洋河,在镇区周边留下了诸多水利工程遗迹。

早在2020年,市政协就把可行性研究作为推动文物保护、促进文化繁荣的有效举措,组织专业力量开展洋河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申创可行性研究。2023年底,洋河、双沟创成江苏省历史文化名镇。

接续履职,步履不停。今年4月,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人资环委组织专家委员现场调研城区历史文化遗迹保护情况,进一步围绕历史文化名城申创与相关部门开展对口协商,提出一揽子建议,防止历史建筑和遗址成为散落在现代城市中的古老残片。按照计划,今年9月市政协还将联合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就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工作举办专家咨询会,为城市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文史支撑。

古老运河既是流淌的文化符号,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为用好这一“黄金水道”,省政协委员、市政协主席冯岩提交了“关于高位推动‘四港’联动发展的提案”,促进了创建保税物流中心、完善宿迁港口岸功能等建议落实,推动了港产城融合发展。今年4月,市政协主席会议专题视察了临港产业发展,实地了解运河湾生态修复工程、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运河港中心作业区三期码头建设情况……

船行古老的京杭大运河上,两岸绿意葱茏、风景如画,悠久历史烟云与现代都市景观妙合融汇,正描绘着一幅秀美壮阔的运河风情图卷……

2024-06-22 通讯员 许田静 本报记者 江迪 江苏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3805.html 1 宿愿千年共筹谋 63,80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