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国中职学校录取分数普遍低于普高,这造成社会广泛存在一种刻板印象,即中职就是低水平的或是二流的教育,“其中的学生学习都差”“学校名声不好”。此种现象,促使中职发展陷于“恶性循环”之中:中职的学生也许在入学初文化课水平暂时薄弱,与那些“学霸”相比,中职教育无法帮助他们实现大规模的文化知识领域的超越,如果继续以成绩标准来评价,他们的进步往往就被“抹杀”了,看起来仍然是较“弱”的;这也导致中职的人才培养工作难以被社会认可,又进一步影响了中职的声誉和相关支持。事实上,按照“增值性评价”即考察学校对学生学业成就净影响的现代教育理念,中职并不一定是二流学校。且在大部分地区,好的中职与一般的普高相比,其管理和师资方面差距并不明显。
还有观点认为中职毕业生发展前景不好,事实证明这样的观点也不是全然正确。现阶段,中职学生有很多升学到专科学校甚至职教本科的机会。且如果孩子的理论学习确有困难,也可以有机会在中职中提升个人实践技能,被社会发展所必需,那么无论是他的未来就业,还是更长远的职业发展,都是有无限可能的。当前,年轻人通过职业教育找回自信,实现成长成才的实例举不胜举。
其实,如若一个不擅长知识学习的孩子盲目跟风到普通高中,有可能会面临更大的“风险”。原因在于普高的教学往往更倾向理论、注重数理逻辑和语言逻辑方面的知识,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而言学习困难确实存在。更重要的是,经历“不擅长的学习”不但不利于个体个性和兴趣的彰显,更会对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结果造成负面影响。因此,对部分孩子来说,中职也许比普高更适宜个体需求,选择中职也意味着他们可能找到了更为稳定和可期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基础教育分两种类型,一是知识导向的“普通基础教育”,二是工作导向的“职业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通过弥补一些学生在某些领域的才能,如学术研究领域才能的不足的方式,也有利于进一步发挥其擅长的其他方面优势。正如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所讲的:“职业能够唤醒青少年的兴趣,是通往真正教育的大门”。同时作为重要的基础教育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同样关注人的发展、基于人的发展、为了人的发展。职校学生对文字符号和书本知识兴许暂时缺乏兴趣,但是可以通过基于工作的如跟岗和顶岗实习等方式,引导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进一步实现职业规范、伦理和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以帮助职校学生根据工作的条件、风险和机遇做出理智安排,对个人的理想、发展取向和能力进行综合建构,这是普通教育不能取代的。
中职教育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的“基础教育”的重要方式,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待遇。纵观世界,制造强国的中职教育均很发达,而一些老牌发达国家的去工业化过程,也与中职教育的衰落息息相关。因此,从国家发展战略角度讲,中职教育也不是可有可无的。关注中职教育,更要关注的是如何加强特色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问题。目前讲授式教学仍然是中职的主流教学模式,这大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我们应当针对中职学生特点,发挥其才智和特长,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提高其职业素质和行动能力。使每一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性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获得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