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权益

助力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

本报记者 郭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6月28日   第 10 版)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部署开展2024年“数字适老中国行”活动,围绕“数字适老 温‘心’同行”主题,推动数字适老化服务升级,助力老年人更好地融入智慧社会。

如何让老年人在数字时代不“掉线”?如何更好地保障老年人数字权益?为了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清单”转化为“履职清单”,围绕相关全国政协委员的关注与调研,本报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 跨过“数字鸿沟”

“快时代”要容得下“慢权利”

近日,北京的夏天阳光明媚,但家住海淀区中关村街道的林大爷心里却是“乌云密布”,“最近糟心事太多了。”

林大爷今年72岁,不久前老伴儿因病住院,“出院后想给她补补身体,可我做饭实在不好吃,想点个外卖吧,研究了半个小时也没整明白。”

“我们闺女嫁得远,不想让她担心,就没告诉她老伴生病的事儿。”林大爷忧心地告诉记者,最近总要去医院复查,打车也是件“难事”。“以前都是坐公交车,现在老伴儿病了,轮椅上下车不方便。好不容易从邻居那儿学会了打车软件,但因为不会看导航地图,总是找不到车,司机往往只能取消订单。”

“医院里挂号、拿化验单、缴费现在也都是手机操作,虽然有人工窗口,但排队时间长。”林大爷叹口气道:“平时倒没啥,老伴儿一生病才发现,跟不上时代喽。”

像林大爷这样在数字时代“掉线”的老年人不在少数。全国政协委员、天津市妇联副主席陈中红一直很关注“银发族”,她在调研中了解到,“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设备不足和年龄因素是很多老年人不上网的主要原因。”

“一些欠发达地区老年人的‘数字困境’更甚,他们需要被看见、被理解。”如何帮助老年人跨过“数字鸿沟”?陈中红建议,手机软件应充分考虑老年群体需求,去除繁复设计、关闭广告弹窗、设置智能语音等。“一些老人因为种种原因,还不愿、不敢、不会用智能产品,我们不妨等一等。”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公共服务转移到线上办理,这会导致老年人参与社会生活、享受社会公共服务权利的弱化。”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监事长迟日大呼吁:“‘快时代’,要容得下‘慢权利’。”

迟日大建议,要在医疗、社会保险、生活缴费等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保留一定的线下网点,“必要时还应当设置老年人关爱窗口,满足老年人的线下业务办理需求。”

“近年来,为了助力‘银发族’搭上数字快车,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迟日大介绍道,“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加强全民数字技能教育和培训,普及提升公民数字素养。加快信息无障碍建设,帮助老年人、残疾人等共享数字生活。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也用专章对“无障碍信息交流”作了规定,提出要营造老年人友好型数字社会,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保障老年人数字权益。

“提升老年人数字素养,需要引导多元化社会力量参与。”迟日大认为,老年大学、社区、公益组织等应针对老年人学习特点,通过情景式教学、案例教学、经验交流等方式引导老年人掌握数字技术,帮助老年人逐步提高信息检索、甄别及消费等能力。

“子女对父母的‘数字反哺’也非常重要。”陈中红表示,“让老人充分享受数字时代的快捷、便利和快乐,需要特别耐心和细心,不能常陪在父母身边的年轻人,更需关注老人的‘数字困境’。”

▶▶▶ 避开“数字陷阱”

让老年人数字权益保护举措具象化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多措并举推进信息无障碍建设驶入“快车道”,组织并完成了对2660家老年人常用网站和手机App的适老化改造,推动超过1.4亿台国产智能手机和智能电视适老化改造。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文史研究馆副馆长蒙爱军发现,很多手机App和小程序确实推出了“关怀版”“长辈模式”等。“这很好。”但蒙爱军也发现,“一些软件要找到适老版模式并不容易,或者是在打开适老版模式后变化不明显,广告等关闭按钮仍较为隐蔽、在非必要时还会要求获取个人信息、位置信息等。”

“适老化改造不能止步于放大字体等简单操作,还应充分考虑老年人需求,打造更加周到细致、切合老年人需要的适老化数字环境,在操作流程、使用程度、使用习惯等方面进行根本性改造。”蒙爱军表示,“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在技术研发过程中注入更多爱心和温度,从老年人视角出发,以提升老年人数字社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目标,全方位改造适合老年人使用便利化的终端产品,促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

蒙爱军建议,要为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持,如提供税收优惠和资金等,提升企业适老化建设的参与度,并激发其建设的内生动力。

迟日大在调研中了解到,“一些不敢接触数字产品的老年人,还存在害怕被骗的顾虑。”为此,他建议,适时对《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进行修订,同时在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等数字时代新兴立法的修改完善过程中,加入老年人权益保障的相关内容,形成数字时代老年人权益保障的法治矩阵。

“数字社会适老化改造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健全的政策法规是落实数字技术适老化建设的重要保障。”迟日大认为,应进一步完善老年人法律援助体系,探索建立老年人维权绿色通道,从而有效控制针对老年人的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率,真正解决老年人融入数字生活的后顾之忧。

“只有从法律层面将数字生活与老年人权益保护衔接到位,将‘适老化’理念引入立法,才能让老年人数字权益保护举措具象化。”迟日大说。

▶▶▶ 跳出“数字沉迷”

“适老”之后更要“护老”

“我妈前两天因为刷短视频太投入了,熬粥的锅差点烧出一个大洞。”家住天津市和平区的王女士近日对自己68岁的“网瘾”母亲颇有“怨言”,“每天看短视频都要看六七个小时,还喜欢在直播间买些‘三无产品’。每次劝她出去转转,她就特别不耐烦。”王女士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父母“数字沉迷”发愁的年轻人不在少数。

复旦大学目前发布的《中老年人用网情况及网络素养调研报告》中显示,63.2%的被访中老年人认为需要约束自己的上网时间,更有17.8%表示“非常需要”。

随着互联网适老化改造不断推进,不少老年人前脚刚越过“数字鸿沟”,后脚却又陷入“数字沉迷”的“沼泽”。全国政协委员、南方科技大学副校长金李发现,网上诸如“毒鸡汤”“养生伪科学”等粗制滥造的内容大量存在,侵蚀着老年人的精神健康,甚至一些老年人被诱导充值或购物,直接损害经济利益。

“目前真正从关爱老人角度出发的电视节目内容和新媒体内容少之又少,很难起到正面引导的作用。”金李说。

“缺少家人陪伴是老年人‘数字沉迷’的重要原因之一。”金李表示,“除了家人的陪伴外,助力老人跳出‘沼泽’,还需要家庭、社会、平台等多方共同努力。”

“‘适老’之后更要‘护老’。”金李建议,针对老年人网络知识少、防范意识弱等特点,相关软件要为老年用户提供防沉迷等相关设置,控制屏幕使用时间。此外,除了适老化改造外,老年大学、社区、公益组织等应积极帮助教育引导老人,理性看待手机和互联网,避免他们和现实脱节、沉迷网络。“同时短视频等平台要加大监管力度,避免强娱乐、轻内容的导向,为老年人创设更加清朗安全的网络空间。”金李说。

“数字时代下,新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老年人‘触网’也会遇到更多新的问题。”迟日大表示,数字技术适老化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多方参与、持续发力,才能建立起围绕老年群体的信息监管和保障体系,助力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守护老年人的数字权益。”

2024-06-28 本报记者 郭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106.html 1 助力老年人乐享数字生活 64,10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