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教育

建议实施“原始创新扶持计划” 加快创新人才的甄选与培养

刘益东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2日   第 10 版)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需要数量充足、分布合理的原始创新,加强原始创新是我国科教界的头等大事与当务之急。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往往只统计获奖成果,而大量原始创新尚需认定并得到扶持。

原始创新有哪些特点?流行的定义是“原始创新是前所未有的重大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原理性主导技术等创新成果”,但这一定义比较模糊,忽视了最该重视的原始创新主力军。为此笔者提出“原始创新扶持计划”,让已经问世并得到好评却未受到重视的原始创新及其完成人脱颖而出。在笔者看来,原始创新是做出突破性进展而开辟新领域、引领新方向的重大创新,是源头活水,是从0到1,且“1”须为新领域、新方向。我国“973”计划研究组的专家认为,原始创新是指开拓新领域、引领新方向和孕育新学科的重大创新。对原始创新的这种理解是国际学术界与科技史上的共识。拔尖人才、顶尖人才就是因为有“尖”(原始创新成果),拔尖创新人才是做出原始创新的杰出人才,凭一项原始创新就足以认定。以国际顶刊论文数量作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标准值得商榷。

在笔者看来,原始创新主要有三个特点:完成原始创新包括三个环节,做出-发表-承认,在得到承认之前它不是原始创新,只是普通成果,甚至只是一个“错误”;依据权威大奖认定原始创新固然有效,但有三点不足:获奖时间滞后、大奖覆盖面窄(不少交叉学科、新兴学科等没有设置大奖)、中国学者在国际上缺少公平获奖机会(尤其在人文社科与交叉学科领域);做出原始创新者与擅长发表国际顶刊论文者(除少数重叠外)是“两股道上跑的车”。原始创新是拥有卓越创造力的一流人才的作品,他们十年磨一剑,追求重大突破、重大发现,不一定会把在国际顶刊上发文作为优先事项。

“原始创新扶持计划”是为了让已经问世、并已得到学界好评的原始创新及其完成人脱颖而出,打通“最后一公里”、产生沸腾效应,快速打造世界重要人才中心与原始创新策源地,抢占科技制高点。

笔者认为,原始创新的根本是原创性成果。而原创性成果具备四个要点:(1)突破点四要素:突破什么?怎么突破?突破开辟的新领域、新方向;要能用一句话概括核心贡献。(2)发表同题系列论文论著或专利清单。(3)获奖、转载、引用、受邀报告等学界好评。(4)国际国内同类工作的盘点比较及优势。如此相当于经历了长期的同行评议。

填报“原创成果四要点”,使得原始创新成果表述规范,有据可查。原创成果包括A+和A两类,A+类已获得权威大奖,如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陈嘉庚科学奖与国际权威大奖;A类已得到学界好评,展示“原创成果四要点”,优势一目了然。A+类用获奖理由和成果简介展示即可。

为实施“原始创新扶持计划”,建议教育部、科技部等政府部门将原始创新(包括已获大奖和符合“原创成果四要点”者)作为“双一流”大学、国立科研院所的主要考核指标,而不是只统计获大奖的原始创新,并且发布文件开展原创成果大摸底,在“双一流”高校、重点高校、国立科研机构等盘点原创成果。同时,通过政府、大学或民间出资实施该计划(类似“新基石研究员项目”),征集已经问世并得到学界好评的原始创新成果,通过上述“原创成果四要点”等认定方式评审并给予资助,使其完善、推广、应用。

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科技体制改革、解放创造力。原创成果大摸底和“原始创新扶持计划”具有可行性和效果保障,是破“五唯”立新标的关键一招,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与教育评价改革的突破口,解放创造力,让已经问世的原始创新得到重视与推广,让拔尖创新人才及时胜出,可快速增强我国的原始创新实力。笔者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此举对选拔、培养、激励拔尖创新人才至关重要。

(作者系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

2024-07-02 刘益东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256.html 1 建议实施“原始创新扶持计划” 加快创新人才的甄选与培养 64,256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