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聚焦

■记者观察

守护网络空间,既要立法也要立德

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李木元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5日   第 11 版)

“人肉开盒”,其实就是“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代名词。那些仅凭一个账户名字、一张照片,甚至是网上的购物记录、外卖订单、网约车记录等,就能获取对方手机号、真实姓名、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的人,被称为“开盒者”。

“开盒挂人”的屡见不鲜固然有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部门监管不到位、缺少行业自律、平台主体责任履行不力等方面的原因,但也不能忽视我国居民网络素养亟待提升的现实。

何为网络素养?网络素养是指个体正确并有效使用网络的能力,包含对网络媒介的认知、信息识别、网络安全、网络道德、网络技术应用、网络参与及协作和利用网络促进自我发展等。网络素养是个体在互联网时代必须具备的一种信息化生存能力,这种生存能力不仅包含使用互联网的技术、技能,更强调互联网空间的道德建设。

但是现实中,互联网的普及和使用更多停留在技术层面,而忽视了网络道德建设,不少人认为,网络空间“你不认识我”“我不知道你”,可以肆无忌惮地违法,甚至存在“法不责众”的思想,这就导致互联网成为一些人任意发泄自己情绪,造谣、重伤、诽谤他人,一些不法分子贩卖个人隐私谋取不正当利益,一些无良平台打擦边球、搞“眼球经济”和“流量变现”谋取暴利的工具。

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网络空间绝不是法外之地、舆论飞地,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对于包括“开盒挂人”在内的网络暴力的“紧箍咒”越拧越紧;网络空间是虚拟的,但运用网络空间的主体是现实的,各个主体都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切不可置若罔闻、掩耳盗铃。

网络空间不是你的、他的、我的,而是全体网民的。目前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加强网络空间治理必须依靠全体网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要“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其中网民自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开盒挂人”等网络暴力的背后,既有错综复杂的利益链条,也有“唯流量”的内容创作导向,更有畸形价值观的传播。要让网络空间真正清朗起来,首先,要做好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网民自觉守法,引领社会文明风尚。其次,还应持续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弘扬新风正气,让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成为主流,用更多有品质、有温度的作品提升内容的吸引力、感召力,合力共建文明有序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

总之,让我们从我做起,自觉抵制网络暴力,自觉维护良好网络生态,共同守护互联网这个共同的精神家园。

2024-07-05 本报融媒体记者 周佳佳 李木元 ■记者观察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432.html 1 守护网络空间,既要立法也要立德 64,43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