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提升“三农”工作质效助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

刘雅煌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09日   第 09 版)

当前,扎实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才能全面引领乡村振兴,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观全球英、法、德等主要国家的乡村发展经验,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以系统观念统筹全局,发挥本土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强对乡村资源市场化的深度开发与利用;实行“农业+”跨界融合发展模式构建新业态的新产业链,如“农业+文旅”、“农业+生态”、“农业+康养”等,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立法保障各项“三农”事务及与时俱进地推行相关举措双管齐下,推动乡村经济与发展实现法治化与社会化,全方位做好保农、利农、惠农工作;打造“政府+企业+协会+农民+高校(科研机构)”五位一体的农业发展利益共同体,各司其职做好衔接与落实工作,以强带弱协同并进,共建共享发展成果。

当前,我国“三农”发展中缺乏对乡村的系统规划、全面布局和科学治理,以及盘活资源与创新机制。目前不少乡村政策信息传达不到位,存在“一管就僵,一放就乱”的情况,因缺乏对复杂性和风险性的正确认知,一些“下乡资本”项目容易搞成“面子工程”和“烂尾工程”。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乡村无序改造,也破坏了原本具有独特自然和人文特质的乡土风貌等问题。

为此建议:

一是推动乡村形成既有分工又有合作的多元社会群体互动的良性治理与发展体系。乡村作为人情关系紧密、信息较为封闭的社会形态,需充分尊重农村的特点特色避免“千村一面”,应以问题和目标为导向,确保乡村发展具实用性和前瞻性的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自上而下保持一致,并留足应对各种变化的弹性调整空间。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及找到各方利益契合点进行统筹谋划,才能精准投入、循序渐进地落实工作。

二是以镇和县为畅通城乡融合的桥梁纽带,借助多元力量推动城市资源下沉乡村,乡村资源赋能城市。作为二者互联互通的连结点,镇和县具有特殊优势,起到“搭台唱戏”及破壁清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的重要作用,可承接两边的辐射效应,承担重点乡村振兴项目中的非农产业工作,为部分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促进他们就近就地就业。

三是“以乡村发展为中心”健全公共基础设施,“以人为本”提高农民社会福利保障,确保普惠性、兜底性、便捷性的公共服务供给,推进乡村现代化和智慧化改造,打造城乡一体化的高质量生活圈。对不同乡村赋予人文定位,提升现代化宜居功能,加强交通、水电、网络、教育、医疗等城乡一体化的民生公共服务,吸引各方资本投资乡村建设,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岗位,继而吸引更多劳动力回乡就业创业。

四是可透过港澳特色金融平台,引入社会资本和借助平台优势打造乡村振兴利益共同体,以现代企业经营模式创新城乡合作共富机制。以村为单位的集体经济组织能够高效整合与统筹人力、生态等资源,可逐步转型为社会企业。

五是以新技术新模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透过建圈强链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及多业态融合,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拓展农业多重功能,拓宽农民致富管道。引入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精准施肥技术、智慧化农机技术、现代化种植技术等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加强大数据、绿色循环等技术的应用,降低成本提高农业生产质效。

六是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激励、培养和引进机制,培育更多复合型“新农人”。基于方言、习惯、文化等背景差异,重点培养本土人才,鼓励村民回乡创业就业;加强乡村与当地农林类高校合作,培养研发型、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定期派农业专家下乡指导等。

(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澳门万国控股集团主席)

2024-07-09 刘雅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631.html 1 提升“三农”工作质效助力更高水平乡村振兴 64,63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