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协商议政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原主席齐扎拉:

补短板强弱项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6日   第 03 版)

为筹备好本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全国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组成调研组赴四川省宜宾市、泸州市6个区县开展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农村水厂水站、学校、卫生院、邮政网点、农业产业园,召开专题座谈会和村庄“坝坝会”,与农民群众、基层干部、种粮大户、致富带头人深入交流,从不同角度实地了解地方在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方面的生动实践。

委员们一致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推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在华夏大地渐次展开,大家深受教育,倍感振奋。委员们认为,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在城乡、区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已成为现阶段城乡差距最直观的表现。

为此,建议:

坚持规划引领,注重一体推进。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推进,牢固树立城乡一体规划、一体建设理念,综合考虑城乡土地利用、产业发展、人口分布和历史文化传承等,科学编制城乡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城镇体系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合理构建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梯度布局,让乡村建设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一是结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强化规划先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二是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点,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历史地段、历史建筑等,在规划设计中,优先考虑保护传承。三是随着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造成部分乡村空心化,以户籍人口数量为前提进行乡村建设可能会造成资源错配和浪费。在推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投入时,要统筹考虑中长期人口变动情况,避免无效投入。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从各地实际和农民群众最迫切、最现实的需要出发,坚持“乡村振兴为民而兴、乡村建设为民而建”的原则,优先建设一批促发展惠民生、农民群众可感可及的项目。一是进一步提升农村供水质量,在保障供水质量的同时,尽量减轻农民用水负担。二是因地制宜合理解决农村用电问题。三是加快“互联网+”服务向农村延伸,保障农产品出村进城畅通。四是推动农村公路建设更多向进村入户倾斜,打通仓储、冷链、物流配送从乡到村的“最后一公里”。

坚持服务为民,把县域作为统筹乡村公共服务布局的切入点。一是以县域为中心扩大优质教育供给,发展城乡教育联合体。二是鼓励县级医院与乡镇卫生院建立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加强基层卫生健康服务能力,建立健全基层应急救援体系。三是推进以县域为中心的冷链物流仓储向乡村覆盖,积极开展“农村客货邮+电商、旅游、农业”等创新合作模式。四是健全以县域为主体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完善农村殡葬制度。

2024-07-16 全国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副主任,西藏自治区党委原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原主席齐扎拉: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905.html 1 补短板强弱项 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64,90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