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乡村振兴

福建福州:

中外农业文化交流的最好见证

全国政协委员 闵庆文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6日   第 09 版)

茶原产于中国,从云贵高原到闽浙群山,这些南方山地丘陵是最适合种植茶树的地方。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和“东南山国”的美称,也是最早种植茶叶、茶类最为齐全、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茉莉花则原产于古罗马帝国,喜温暖湿润,喜光不耐阴,土壤以含有大量腐殖质的微酸性砂质土壤为最适合。位于东南沿海的福州,属于典型的河口盆地,闽江横贯其中,盆地四周被群山峻岭所环抱。山地丘陵地区土壤经过雨水的淋溶作用呈酸性,尤其适宜于茶树生长。在冲积平原和河口地区,土壤以微酸性或中性的砂壤土为主,土壤肥力高,通气排水性能好,适合茉莉花生长。同时茉莉有着极高医药价值、芬芳的香气和纯白的颜色以及“莫离”的谐音,使茉莉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和象征,也让茉莉花融入城市的记忆里,更绽放在市民的生活中。1985年,经福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茉莉花被确定为福州市花。

从汉朝到宋朝,经历了大约千年的时间,茉莉花与茶就在福州这方水土上比肩生长,位于半山腰的片片茶园,与山下溪流沙洲上的茉莉花园彼此对望。于是,东方的“茶”与西域的“茉莉花”就有了“亲密接触”的机会。

有意思的是,茉莉花在中国扎根并被精心种植的时期,也正是茶在中国迅速成为时尚的时期。于是,人们发明了窨制技术,将茉莉花蕴含的香气融入到茶叶之中,变成醇香的茉莉花茶,可以满足人们对于花香和茶味的享受。这一被誉为“春天的味道”的茉莉花茶,就成为福州人、福建人乃至中国人的一张浪漫的名片代代相传,茉莉花茶曾一度是中国出口海外的重要农产品。2011年,国际茶叶委员会授予福州“世界茉莉花茶发源地”称号。

茉莉花茶的制作,积淀了福州数十代人的智慧。它是用鲜茉莉花与茶坯混合窨制而成的茶品种,不同于一般的直接以花作为浸泡物的花草茶,而是在窨制后将花剔除只保留茶。因此,成品茉莉花茶见茶不见花,既具有茶叶的爽口浓醇之味,又具鲜花的纯雅清香;既保持了茶叶的苦甘凉功效,又有茉莉花消胀气、温中和胃的作用,融茶与花保健作用于一身。创于宋、成于明、盛于清,已有1000多年历史的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于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2年作为“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的组成部分,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好的茉莉花茶,不仅取决于窨制工艺,更取决于茶与茉莉花种植的生态地理条件和茶园与花园管理技艺,是集品种资源、农耕技艺、田园景观于一体的复合系统。福州茉莉花与茶文化系统于2013年被原农业部公布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并于2014年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靠近海洋,加上城区有水量丰富的闽江流过,水运交通十分便利,福州不仅成为历史上最早拥有贡茶和贡茶种类最多的地区,而且将凝聚东西方农耕文化智慧的茉莉花茶送到世界各地,使“中国春天的味道”享誉世界。

2014年7月,福州市与法国勃艮第大区签署农业文化遗产合作备忘录,成为率先响应联合国粮农组织农业文化遗产“结对子”倡议的遗产地。

千百年来,福州人与茉莉为伴、以茉莉为业,茉莉花曾绽放于闽江两岸。这一盛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并不是要我们回到过去,但可以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研究表明,在河流两岸的平原和沙洲种植茉莉,可有效降低雨水对河岸沙质土壤的直接冲刷,有效减少水土与养分流失。因此,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在适当地区种植茉莉,不仅具有生产功能,更有生态和文化、景观功能。在帝封江等处建起的茉莉花主题湿地公园,不仅为市民提供了共享绿色空间,还有助于坚定文化自信、深入挖掘遗产价值,从而实现农业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动态传承、常态弘扬。

2024-07-16 全国政协委员 闵庆文 福建福州: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939.html 1 中外农业文化交流的最好见证 64,93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