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教育

“教育公平成效显著”

——部分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亲历见证

本报记者 朱英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6日   第 10 版)

● 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在北京召开,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指明了方向。

● 十年多来,通过教育改革带来了怎样的变化?值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召开之际,本期特别邀请部分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谈谈自己亲身经历的基础教育变革。——编者

(一)

2012年12月,不久前在中共十八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在河北省阜平县考察扶贫开发工作时讲话指出:“治贫先治愚。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乡村及边远欠发达地区的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

“我们很荣幸地身在其中,目睹了基础教育实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础教育界的委员表示。数据证实了委员们的感慨——

2011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为62.3%。到2023年,这一数据已经达到91.1%,上升了28.8个百分比。

2023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7%,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了3.9个百分点。

2023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1.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升了6.8%。

……

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原司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认为,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最大的变化是“教育公平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在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经费投入、教学质量、仪器设备等方面都基本做到了均衡配置。”王定华说。

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漳州市实验小学党委书记兰臻表示,作为基础教育领域的基层工作者,她不但在实践教学、一线调研中感受教育公平的有序推进,更在历届党代会报告对教育公平问题的专门论述中,感受到我国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党的二十大又进一步提出了要“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

“我们国家是以极其务实的态度在回应着,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各种现实需要”“这些大政方针的应时而生,让我听到乡村振兴的号角、看到‘课改先锋’的扎根,而它们正在全方位地将‘帮扶的春风’吹向教育公平的沃野。”兰臻感慨。

(二)

“可以说现在的农村,最漂亮的房子就是学校。学校的硬件设施得到极大的改善,完全消除了学校的C、D级危房,改扩建了一大批的学校。”谈到乡村教育在物质环境上的种种变化,这是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城区第四小学校长龚健梅的第一反应。

今年6月,全国政协“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调研组走进山东、走进一个个校园、一个个科学实验室。“实验设备比我们曾经上学时使用的实验设备不知道要好上几倍”“很多设备先进到我们第一眼都不知道这是做什么用的”……委员们你一言我一语地感慨。

而这一切的背后,是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占GDP的比例,连续十余年保持在4%以上;是教育为财政一般公共预算的第一大支出。

不仅是实验设备,十余年来,学校物质环境的改善有目共睹。以教育部2022年发布的数据为例,幼儿园生均校舍面积从5.8平方米增至10.2平方米,生均活动室面积从2.4平方米增至4.0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从3.7平方米增至5.1平方米,生均室内体育用房及运动场面积从7.3平方米增至8.2平方米……诸如此类的数据,还在持续上升。

“最好最安全的建筑在学校”“最好最优质的环境在学校”等观念逐渐成为社会共识。

2023年9月,北京史家胡同小学雄安校区正式开学纳新。历时近5年,这场优质教育资源实现跨区域交流共享的生动案例得以落地。

全国政协委员,史家教育集团党委书记、总校长洪伟表示,“教育、医疗等为主的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影响着雄安新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我们有责任将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放置在更加宏伟的国家发展命题之中。”

2018年,史家教育集团开始筹划在雄安新区建设雄安史家胡同小学。2023年7月7日,雄安史家胡同小学与雄安新区管委会签署委托办学协议。这也标志着北京援建河北雄安新区的三所“交钥匙”学校从建设配套进入开门办学的新阶段。

(三)

物质环境保障是基础,科学育人理念引领同样步履不停。从“公平普惠”到“扩优提质”,当前的基础教育仍然在改革增效道路上,步伐稳健、阔步向前。

“今天,义务教育正处在以提升质量为核心指导理念的新发展阶段。”兰臻以新课程标准的制定为例说,“新课标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为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一切都可以看到基础教育的改变。也让我更真切地感受了教育正逐步向育人本质回归。”

“回归”是很多身处基础教育界工作者谈到教育变革时最常用的词汇之一——“教育回归了科学”“教学回归到学生”……

“素质教育正在持续推进。”王定华指出,十余年来,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正确指引下,全国上下各教育主体都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持续发力。“我们普遍实施了德育工程,促进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的有序衔接;提出每天锻炼‘一小时’,树立‘健康第一’的育人理念;发展美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意识和能力成为越来越多教育人的共识;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有序落地到学校、学生的生活日常之中。”

“现在我们的教育更加追求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十余年间,党和政府先后就全面加强大中小学新时代劳动教育、学校体育、学校美育等方面工作出台意见。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性支持和保障。”全国政协委员、泰州市姜堰区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校长高金凤感慨。

“就我所从事的美育教育而言。30年前,我从高校毕业走进基础教育领域时,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再到教材,可以说很多方面都是空白的。”提及当前美育在学校中的推进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二中学艺体中心主任孟艳难掩激动,“这些年,国家对美育的推动,我见证并亲历着。如今看到国家如此强有力地加强学校美育工作,强化学校美育的育人功能,帮助一个个孩子自由全面地成长,作为一名舞蹈教师,我由衷地感到欣喜。”

(四)

每每遇见龚健梅委员,她都会与记者谈到教师队伍建设问题。“教师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力量,对于乡村教育而言更是如此。”

“特别感谢国家实施的‘特岗教师’计划,切实帮助乡村教育解决了教师紧缺的问题。同时,对农村地区及边远欠发达地区教师的各项政策,也促使更多教师愿意扎根农村、安心从教。”龚健梅说。

其实,就在今年,龚健梅委员所谈到的各项政策还在推进中。如2024年4月发布的《关于做好2024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显示——从2024年1月1日起,提高特岗教师工资性补助标准,中部地区由年人均3.52万元提高到3.88万元,西部地区由3.82万元提高到4.18万元。

王定华曾任职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十多年来,教师素养的普遍提高。“如今,创新型的中小学教师队伍正在形成,他们是一支业务精湛、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截至2023年,我国共有专任教师1891.78万人,他们扎根一线、默默奉献,是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队伍,是广大家长值得托付的力量,是中小学生值得跟随的良师益友。”王定华语气坚定。

作为一线教师,高金凤感慨:“如今,教育愈发回归育人本质。而这背后是学校管理、课程实施、教师发展的深度变革。从教师视角看便是‘三多三少’——创造性工作多了,重复性事务少了;团组合作的机会多了,单打独斗的活儿少了;专业对话多了,行政喊话少了。”

2024-07-16 本报记者 朱英杰 ——部分教育界全国政协委员亲历见证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4942.html 1 “教育公平成效显著” 64,9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