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快到了开学季。自从两年前外孙女开始上小学,我就加入了接送的行列。每天早上6点多钟起床,准备一家人的简单早餐,7点半之前准时离开家门,坐5站公共汽车,有时还要中途倒一趟,送外孙女上学。下午4点20前再赶到学校接她回家。日复一日,风雨无阻,天天接送,一点也不敢耽搁。
接送外孙女成了退休后的一项固定任务,要准时准点,确保安全,责任重大。如果要外出几天,哪怕只是一次无法接送,家里就要有人顶替。遇到单位组织学习参观,参加一些会议,去医院看病取药,与同学朋友聚会等等,都要掐算好时间,合理安排,不能影响接送孩子。实在没有办法,有些活动宁愿放弃。好在我们家人手较多,尽管两个外孙女一个上小学,一个上幼儿园,需要兵分两路分头接送,一般情况下还能顾得过来。
上下学时,公交车上经常集中涌上一群小黄帽,老人背着书包跟在后边,有时这些老人孩子几乎占据大半个车厢。有了空位先让孩子坐下,没有座位也要把比较宽敞、便于抓扶的位置让给小的。学校门口更是热闹。接孩子的家长站在学校大门两侧路旁,绵延数百米,熙熙攘攘。绝大多数都是老人,有的看上去显出老态,弯腰驼背,走起路来步履缓慢。他们中有像我一样坐公交过来,也有的是骑着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来的,住在附近的最轻松,不用赶时间,少些路途周折。那些开车来的,只能把汽车停到很远的地方。有人背着沉重的书包有些费劲,或要接不同年级的两个孩子,只好拉着一个便车,把两只书包放在车上。
接送的次数多了,与这些同龄人也是同路人经常碰面,也就慢慢熟络起来,有时也聊起家常。这支队伍中,有与我一样在北京工作、生活、退休的“老北京”,更多是在外地退休后,专程过来带孙辈。他们有的来自南方,包括两广、江浙、云贵川,有的来自新疆、内蒙古、黑龙江,几乎全国各地的都有。有爷爷奶奶,也有姥姥姥爷;有老两口一起来的,也有与老伴兵分两路,另一半守在老家或其他城市接送另一个孙子。可不是嘛,我的大妹多年前就从安徽老家来北京带孙女,已经坚持8个年头;二弟今年年初刚办了退休,就被紧急招来带孙女。我的一个同事,老家在山东农村,父亲前几年来北京为他带孩子,母亲在上海为他的姐姐带孩子,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一位大学同学在孙子出生后还曾抱怨地对我说,一天到晚围着孙子转,从幼儿园到小学,一直管到他们初中毕业,我们不是将近80岁了嘛!
这支接送孙子的队伍,还要承担买菜、烧饭、洗衣服、做卫生等大部分家务,每天忙得不亦乐乎。与我外孙女同年级一位同学的姥姥,要负责两个外孙。早上送完大的送小的,下午先去学校接大的,再带着大的去幼儿园接小的,还要每周两次带老大上才艺班。我看她矮小、瘦弱的身躯,风尘仆仆在女儿家与学校、幼儿园、超市不停地奔波,竖起大拇指点赞。老太太笑了笑,说自己已经习惯了,女儿女婿每天晚上8点多才回到家,我不替他们管怎么行。像这种情况并非个例。
我想,这些老人不光是劳累和辛苦,肯定也各有各的难题和无奈。有人一身病,除了买菜做饭、洗洗涮涮、接送孩子,还要照顾生病的老伴,一天忙下来筋疲力尽;有的虽身在孙子身边,却还惦记着老家八九十岁的老爹老妈;有的在这边帮女儿接送孩子,无法分身帮住在另一个城市的儿子,不免落埋怨,常常陷入深深的矛盾和内疚。更不用说与儿媳、女婿同住的不习惯、不自由和对异乡环境、气候、语言等方方面面的不适应了。
这些敬业忘我的爷爷奶奶们,冬天不顾北风严寒,夏天顶着烈日暴晒,站在学校门口静静地等待。看到孙子走出校门的那一刻,眼神里满满的都是爱和温情,第一个动作就是接过书包背在自己肩上。看到这一切,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心生敬意,为了他们,也为了我自己。
中国老人接送孩子的现象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比如考虑到安全问题,孩子必须要有成人接送;有些家长过于娇惯孩子,如此下去,不利于下一代的自立自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祖辈要大胆放手,不应包办代替;甚至有观点认为让父母为自己带孩子,是一种变相啃老,是在剥夺父母的自由和权利等等。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两个孙子的爷爷,他每周五把儿子全家喊过来,在自己家开开心心度一个周末,星期天早餐后儿子儿媳就带着两个孩子离开,还他们自由。他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这样管这么多,太累太辛苦不用说,更没有了自己的生活空间,怎么受得了。
的确,各种说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客观现实是,我们子女这一代人,工作压力大,经济负担重,育儿成本高,对于很多人而言,从时间、精力、能力、条件上看,完全独立承担起孩子抚养、教育的任务确实有一定难度。
如我等上世纪50年代前后出生的一代人,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习惯儿孙同堂的家庭模式,看重老少同处的天伦之乐,更重要的是他们有为子孙甘于吃苦受累的奉献精神。我相信这支接送队伍中,各有各的情况,但想到子女整天早出晚归,加班加点,频繁出差,无暇顾家的辛苦;考虑到他们既要为事业打拼,还要为买房还贷着急上火的现实,担心孙辈无人照顾和接送带来的委屈和风险,就毅然决然、甘心情愿地担起这份责任。
这些可亲可敬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从小处说是为减轻儿女的负担;从大处看解除了子女的后顾之忧,使其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工作,不也是为国家和社会发挥余热吗?
退休以后,每个人的人生追求和生活方式不同,有人走遍世界,游览天下美景;有人继续工作,老而不休志在千里;有人安静居家,生怕他人打扰;有人琴棋书画,沉湎兴趣爱好。对我来说,买菜做饭,接送上学的外孙女,有了闲暇读读书码码字,成为退休后的主要生活内容。
在接送外孙女的路上,她有时给我介绍老师上课的情景,有时与我讨论刚学过的诗歌,也讲同学间打闹玩耍的趣事。冷不防给我出一道脑筋急转弯题目,看我答不上来,她“咯咯”笑起来。
每天接送外孙女上学放学,是我的快乐所在。
(作者系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侨办原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