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民生·权益

让他们用指尖“看见”缤纷世界

本报记者 郭帅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8月23日   第 10 版)

在海南省一所特教学校图书馆内,视障学生正在阅读盲文书籍。

我国有1730余万视力残疾人,无障碍信息建设是盲人触摸世界的重要窗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施行即将一周年。该法对无障碍信息交流作出了更完善的规定,尤其对视障者的阅读权益保障提供了法律支持。一年来,视障者的获得感如何?在快速发展的数字时代,让一位视障者毫不费力地阅读,我们还能做什么?多位政协委员积极建言,为视障者平等参与精神文化生活贡献智慧和力量——

用指尖“触摸”世界

8月16日清晨,北京城渐渐苏醒,佳欣和妈妈踏上了地铁5号线。

佳欣来自山东省潍坊市,是一名先天性视障儿童。6天的暑期旅行即将结束,离开之前,她想去刚开不久的视障文化博物馆转一转。

走进博物馆,佳欣就忙开了。十二兽首、兵马俑、埃及金字塔……这是她第一次真正“触摸”到文物,难懂的历史书开始变得鲜活起来。

“妈妈,这面墙上写的是国歌的歌词!”11岁的佳欣一边用小手摸着墙壁上的盲文,一边兴奋地说着。

“哇,你好厉害。”听到记者的夸奖,佳欣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我妈妈常说,盲文像‘摩斯密码’。”说着,佳欣扶着记者的手开始“阅读”,“阿姨,你闭上眼试一试,6个点就可以变成所有字,是不是很神奇?”

盲文是一种靠触觉感知的文字,由6个小点组成,这些小点可以组成60多种变化。盲人可以用指尖阅读小说,学会解几何题、唱出音乐旋律,甚至探求微观世界原子。

记者注意到,佳欣的右手食指有个明显的茧子。“她在盲校上学,盲文要用钝针‘点’,这样才能方便触摸。写多了,手就会起茧子。”佳欣妈妈解释道。

“我们的盲文书有点大有点厚,一部《红楼梦》就有16册。”这是佳欣最近正在读的课外书,“我很喜欢读书,我们可以用指尖触摸整个世界,老师说这是一件特别酷的事。”

在我国,像佳欣一样的视力障碍者有1730多万人。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推行的现行盲文到双拼盲文,再到2018年《国家通用盲文方案》正式发布实施,盲文的不断发展,让视障者的平等权、自由权及发展权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保障。

视障者阅读权益保障,一直是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盲人协会主席李庆忠关注的重点。不久前,他刚刚参加了在浙江杭州举行的2024年国家通用盲文技能邀请赛。“盲文出版与文化服务事业的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跨越,都体现出了党和国家对视障者等残疾人的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李庆忠说。

2022年5月5日,保障阅读障碍者平等获取文化和教育权利的《马拉喀什条约》在中国正式生效。每每提起这件关乎视障者权益的大事,李庆忠总会满是欣慰。

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他提交关于批准《马拉喀什条约》落地生效的提案,建议通过版权限制和例外的方式,为盲人为主的阅读障碍者提供无障碍格式的作品。

随着该条约的落地,视障者有了越来越多的盲文版书籍可供选择。

“但现在盲文教材上的习题很少,也很难买到盲文习题册。”李庆忠在调研中还发现,目前在普校接受义务教育的低视力学生获取盲文及大字教材的渠道也较为有限。

他建议相关部门应尽快摸底低视力学生人数,充分了解盲文及大字教材教辅的实际需求量,并反馈给当地教材出版机构,督促教材出版机构主动作为。“盲文是视障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途径,在深度学习方面,盲文具有不可替代性。要‘看到’视障孩子们的需求,积极出版更多高质量的盲文书籍,并且畅通购买渠道。”李庆忠说。

从“指尖”到“云端”

在视障文化博物馆,记者发现一个现象:许多视障者尤其是年长者,并不会用盲文进行读写,他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大多依靠手机语音转换及身边人的讲解。

“其实很多视障者虽然视力很差,但仍然有能力阅读大号字体的文字。”李庆忠告诉记者,还有不少视障者是后天因疾病或意外而导致失明,“他们不愿意再去学习一种新的文字。”

好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盲文不再是视障者获取信息和知识的唯一途径。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盲人获取阅读资源的方式更加多元。

从盲文图书、大字出版物再到有声图书、无障碍数字出版物以及更多的无障碍信息服务,视障者的精神需求,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看见。

把盲文从“指尖”搬运到“云端”,是“00后”视障者叶鸿霆的日常工作。

作为南京“彩虹之光”工作室创始人,他带领团队开创了播客界首个宣传信息无障碍的媒体。通过声音,他们把文字中的情感传递出去,让更多视障者感受到阅读的力量。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实施,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信息无障碍建设,充分利用新时代数字化、智能化等手段支持,为盲文信息化建设“搭桥铺路”。

“信息无障碍建设是‘小切口’,但却是民生大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美术部主任刘广表示,“信息无障碍建设不仅为视障者服务,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也都有可能需要借助工具获取信息。”

“近年来,信息无障碍建设取得了积极的进展。”但刘广在调研中也发现,虚拟世界的“盲道”建设仍然任重道远。“目前还存在着顶层设计欠缺、市场有效供给不足、产品服务质量不高、社会普遍认知不强等问题。”

“很多网站和服务平台还达不到无障碍的要求。”李庆忠认为,信息无障碍建设在技术开发方面,仍然缺乏专业人才,“只有真正看到视障者的需求,才能开发出有温度的技术。”

“此外,由于地区及行业发展的不平衡,视障者在获取社会信息、参与社会交流、社会生活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李庆忠说。

为此,他建议工信部联合残联等机构建立网站、信息服务平台无障碍评测达标机制,推动互联网和App无障碍及适老化改造,通过授予达标标识和建立白名单制度等措施,提高信息无障碍水平,促进社会各界对视障者的支持和关注。

刘广在调研中注意到,不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地都可见到盲文版书籍,一些图书馆还尝试提供“盲文读物送到家”服务。“政府应开展精准调研,持续关注视障人士文化诉求,促进视障人士共享公共文化服务,为他们提供更多真正需要的服务,让每个视障人士都享有阅读的权利。”刘广说。

打通视障者获取信息的“最后一公里”

每次提起今年的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残联副主席王永澄都难掩激动之情。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开幕,一份特别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前放到了他的桌上——雪白的8K纸,环形装订,上面有序排列着凹凸的盲文。

这是全国人大会议历史上首份盲文版政府工作报告。

“视障者虽然看不见世界,但更多人应该看到他们的需求。”王永澄说,这份盲文版报告让视障者的权益保障被更多的人看到,“对于我们盲人群体,这是一份真正‘摸得着’的民主。”

不只是共商国是的全国两会上,因为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畅通、便捷、高效,越来越多视障者的就业、教育、无障碍出行等权益都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8月21日,亚洲第一位登顶珠峰的盲人张洪再在位于俄罗斯西南部的厄尔布鲁士峰大本营内,熟练地打开手机相机提示音,反复调整角度,“咔嚓”一声,纯净的雪山与璀璨的星空遥相呼应的夜晚被“定格”下来;同一天,39岁的盲人运动员张亮敏踏上了飞往法国的航班,出征巴黎残奥会田径项目女子铁饼项目。飞机上,她熟练地打开听书软件,这是她放松休息时最喜欢的事情。

“信息无障碍技术对于视障者教育、就业等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李庆忠说,因为智能设备的辅助,越来越多的视障者在各行各业中“闪闪发光”。

近日,高德地图全新上线视障导航和听障信息指引,王永澄第一时间更新了自己的导航软件。“导航会结合实际路况和行程潜在风险点,优先规划包含盲道的出行路线;在途经路口和通过红绿灯时,通过语音倒计时播报提示通行安全。这些都是非常实用的功能。”

“信息无障碍环境建设,技术的提升是一方面,但最终仍然需要更多的爱和包容来打通视障者获取信息的‘最后一公里’。”王永澄表示,“无障碍的发展目前仍以政府推动为主,社会参与度还远远不够。”在他看来,信息无障碍发展在坚持政府主导的同时,应广泛推动社会参与。“这需要进一步完善参与机制,鼓励和引导更多公益组织、爱心企业等参与其中。”

2024-08-23 本报记者 郭帅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6690.html 1 让他们用指尖“看见”缤纷世界 66,690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