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阅读
1922年,陈师曾将齐白石作品带到日本,一举成名。齐白石感叹道: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如今,我们要利用好齐白石的这张中国艺术的金名片,为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潮流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以齐白石作为文化符号,联动国内外资源,形成文化热点,打造文化IP,挖掘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不喜平庸”,是北京画院首任名誉院长齐白石在谈到自己的山水画创作时用的四个字。
用今天的话说,这其实指的是一种创新的精神。20多年来,我们北京画院也努力把“不喜平庸”这个概念运用到对中国艺术的研究、展览、传播工作中,试图在新的形势下建构有画院特色的新模式。
西川在他的诗歌《梦想着灵魂飞扬的文字》中这样写道:
把竹子种在5G的时代,
竹子壳手机,
竹子壳手表:
环保的新主意。
竹子在中国的文化当中被赋予的是虚心、气节和柔性等美好寓意。中国画生发性的创作方式其实也很像竹。所以我们也希望继续把竹种到我们今天生活的“5G时代”,希望在这个被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许许多多新技术包围的时代,为古老的中国画找到新的可能性。
齐白石的晚年在北京度过,他造访过多个地点,留有无数逸闻趣事。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我们尝试让白石老人走到百姓的身边。近年来,在国内兴起了一种新的旅行状态,即Citywalk(城市漫步)。由此,北京画院从齐白石的自传、日记、手稿、研究中,一一找寻老人的历史足迹,我们耗时5年,打造了“齐白石在北京”文旅项目。
“齐白石带你看北京”为主题的小程序,就是以齐白石旧居纪念馆为核心,联动梅兰芳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琉璃厂、法源寺、陶然亭公园等著名景区及名人故居,推动齐白石IP与北京文旅资源深度融合。开启一场与齐白石及民国文化名人之间的拟真交流,回溯齐白石晚年于北京的生活,前往齐白石旧居纪念馆、齐白石寓居地、齐白石游览地进行实地打卡,在这些历史地标性建筑里体会艺术大师的人生经历,解锁民国老北京文化里的衣、食、住、用、行……
所有这些有趣的尝试,我们都是根据手机终端的小程序引导实现的。我们还利用新的AI技术,以齐白石山水画的笔法画“鸟巢”体育馆、画“高跟鞋”跳台,画新北京的新景观。而“齐白石在北京”研究成果也将在年底融入在北京大运河博物馆、荣宝斋等地举办的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系列活动。展览汇集北京画院、故宫博物院、辽宁省博物馆、湖南省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中国美术馆、中央美院美术馆、荣宝斋等十余家机构收藏的齐白石艺术精品。通过策展+文旅的形式,将北京画院对齐白石的艺术研究进行文旅融合与产业转化。
以“白石之眼”为视角,带领观众回顾齐白石从木匠到巨匠的传奇人生,感受艺术家眼中的生命万象,体会作品背后的创作环境和故事背景。2022年起,我们启动齐白石艺术数字化工程,耗时一年打造了全球首个大型“齐白石沉浸式数字光影艺术展”,运用新技术手段和场景复原形式,生动再现齐白石艺术在全国多地展出,接待观众超过350万人次,的确引发了现象级展览热潮,更深受年轻人的喜爱。这一展览不仅让观众走入齐白石的艺术世界,更重要的是将北京画院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融入其中。
还有“齐白石的虾”“果蔬之乐”“生财有道”“百年趣儿”“吉祥祝福”近40款品类……通过北京画院美术馆、齐白石旧居纪念馆、齐白石巡展合作场馆、文创合作代销机构,将齐白石艺术以更加生活化、趣味化的形式。尤其是去年推出的一款“横行天下”的扇子,供不应求,几次补货,几次断货,的确让齐白石的艺术借助文创的翅膀,飞入寻常百姓的生活。近年来,北京画院依托齐白石藏品,兼顾现代设计与实用本质,推出精致、丰富的齐白石艺术文创产品,以更优质的文化创意产品来吸引观众用艺术装点生活。我们从院藏齐白石两千余幅作品中,挑选出最能代表白石老人艺术,又能和普通人产生关联的作品,原创设计就这样被生产了出来。
北京画院致力于打造“齐白石”文化名片,积极推动不同文化领域的跨界合作,实现齐白石艺术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发展。2024年,为纪念齐白石诞辰160周年和梅兰芳诞辰130周年,北京京剧院携手北京画院共同推出新编京剧《齐白石》,成为一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年度大戏”。新编京剧《齐白石》聚焦齐白石20世纪20年代“衰年变法”前后的内心矛盾与艺术坚持,将京剧与国画两大国粹融合,用京腔京韵讲述了齐白石“别旧我,做新我”的决心,成为齐白石品牌塑造与推广的一次新的尝试。
1922年,陈师曾将齐白石作品带到日本,一举成名。齐白石感叹道:平生羞杀传名姓,海国都知老画家。如今,我们要利用好齐白石的这张中国艺术的金名片,为更好地弘扬中国文化,在全球文化潮流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以齐白石作为文化符号,联动国内外资源,形成文化热点,打造文化IP,挖掘提炼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成为北京画院的新课题。
多年来,北京画院已经将齐白石艺术带往很多国家的艺术博物馆,并得到海外观众的积极反馈。与此同时,为了能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国外观众顺利进入展览语境,北京画院在每次巡展都充分考虑到齐白石艺术与在地性文化之间的融合,使国外观众更容易接受来自中国艺术的精神厚度。
2023年,由斯德哥尔摩中国文化中心、北京画院、中国对外艺术展览有限公司主办的以“花好月圆”为主题的展览就是一个成功案例。现场用竹帘、琴桌、翠竹营造出具有东方美学和中国意境的园林式空间。参观者欣赏立轴、手卷、册页等多种作品形式的同时,可以沉浸式体验“齐白石画室”,通过公教活动了解创作过程,使用传统中国画创作工具,在笔、墨、纸、砚之间体会作画技法与审美趣味,还可以在电子屏幕上自己创作一幅中国书画作品,颇受欢迎。
在国际文化交流合作中,我们还通过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国内与国际的联动,打通展示与传播的渠道,结合数字与科技手段,让齐白石艺术、让中国传统文化在21世纪的全球语境下,焕发出新的风采。
北京画院以齐白石的艺术为突破点,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强化以科技赋能优化文化服务与文创产品的供给能力与水平,同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在“不喜平庸”中,探索新路径,建构新维度。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画院院长,杨雪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