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华夏副刊

时代的颂歌

刘万鸣(口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10日   第 12 版)

编者按:

今年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在这秋高气爽的收获时节,全国政协书画室和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展”在京举行。展览中不乏书画界委员的身影,他们以“书画+政协”的独特履职形式,表达着对祖国的深情祝福、对人民政协事业的热情礼赞,展现着中华儿女凝聚智慧和力量共同实现民族复兴的磅礴气象。本刊特开设笔谈专栏,刊发部分参展委员艺术家的感与思。

芳香的花草、遒劲的藤蔓……这是“庆祝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书画展”中,我所创作的参展作品《虬藤柔蔓系月》。它以大写意的方式,描绘了一帧美妙秋景,其画面中弯曲、流畅与流动的藤蔓,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与蓬勃的生机。如同新中国成立75周年以来,虽然每段时期都会遇到挫折,但在党的坚强领导下都能化险为夷、攻克难关,逐渐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这是我的“家国情怀”,也是我的“时代颂歌”。

可以说,我是一名老委员了。在多年的委员履职生涯中,我对“全国政协委员”的职责与使命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明白作为委员应该做什么,怎样参政,怎样献策,并且时刻牢记人民政协组织的重要特征就是大团结大联合。这一认知,让我更加关心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民的生活,让我在本职与履职中广泛凝聚共识,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同心圆,也让我的履职变得更加有理有据、有温度有质量。

近年来,我和很多书画界委员跟随全国政协书画室走遍大江南北,深入各地基层采风调研,有高山大漠也有田间地头,有遗址遗迹也有革命老区,有老红军老党员老复员军人也有新时代劳动模范等。在这一过程中,我用手中的画笔,完成一幅幅描绘祖国大好河山、记录各地风土人情、刻画英雄人物的美术作品,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尽情呈现新时代中国的翻天巨变与欣欣向荣。

值得一提的是,以委员的视角来采风创作,让我对社会的审视与观察更加全面与深刻,在画作中表现得更加细致与严谨。比如在更加了解当下全国各地文化发展需求的基础上,开始思考与探索:如何全面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改善各地区文化建设?如何提高文博、美术等领域院馆的艺术设计水平?如何进一步提升乡村小学教学质量?等等。而与不同领域委员的交流切磋,也让我收获诸多不一样的火花与灵感,在助力书画质量提高的能量输送中,让作品更具思想性、创新性与前瞻性。

“经典引领、品格立院”是我履新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后所提出的艺术理念。“经典”与“品格”也是我的创作追求。中国传统绘画强调“画品即人品”“人品不高,落墨无法”,意即什么样的人画什么样的画,一个人的情怀、气息、情趣、品位等一切精神气质都体现在他营造的绘画笔墨中。创作具有引领性的经典作品,其前提就是创作者的人格塑造上要具有崇高的家国情怀和理想追求。立足新时代,作为文艺工作者的我们,需要追求经典、致敬经典,时刻提醒自己把经典作品和自身品格相融,永远坚守对艺术的赤诚与热爱、坚守艺术的理想与品格,如此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打动自己、感染观者,与人们形成共情共鸣。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也是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生活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作为文艺工作者的我们何其有幸!这就需要我们始终满怀一颗坚定而自信的心,创作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精品力作。我所在的中国国家画院也将举办一些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品展览,比如“国之颂”,通过展现不同时期不同领域的景象与风采,体现新时代人们发自内心的幸福感。又如今年底有意向召开全国各级画院院长论坛,为第九届全国画院美术作品展作准备,期待通过不同思想观点的碰撞,更好地体现正能量、体现大境界,同时发现与扶持青年艺术家潜心创作,法古而不泥古、破法而不悖法,永葆创新意识,创作一批具有开拓性前瞻性的优秀作品。

履职与本职紧密相连。我是一名花鸟画家,深耕于中国传统绘画领域。中国传统绘画的魅力,源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沉淀。绘画,不仅是写生的延伸,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其实我在日常创作与理论研究中,也特别注重对中国传统绘画的挖掘。对于中国绘画来说,首先是继承,只有继承才有发展才有创新。历代绘画史表明,每一朝代每一个时期绘画的进步都是在传统基础上形成的,借古开今方能体现中国绘画内在的大体系。作为委员和画家,我关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探索创新过程中不盲目、力求做到稳而准。如果撇开思想,内涵空洞苍白,我想再具有创新性的艺术作品,都只是一种暂时现象,在艺术性上不会具有永恒性。基于此,作为当代画家,要深入研习优秀传统文化,读透古典当中的经典,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有可能创新应用新的画面语境。还要与当下的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我们的艺术风格如何,作品都应该体现当代性,反映当代社会、文化和人们的内心世界。因此,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会始终坚持深入生活,去感受、去体验,去挖掘那些能够触动心灵的瞬间。如此,才能创作出真正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作品。当然,还要秉持谦虚真诚的态度,不骄不躁地去攀登中国绘画中的“高原”“高峰”艺术,通过经典创作、经典引领,遵循我们这个时代的艺术发展规律,才能使得绘画创作方向不跑偏,才能树立真正的文化自信,才能真正懂得怎样去守正、怎样去创新,为时代放歌。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家画院院长。张丽整理)

2024-09-10 刘万鸣(口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542.html 1 时代的颂歌 67,5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