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华夏副刊

为民的答卷

马锋辉(口述)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10日   第 12 版)

我的参展作品《峥嵘》是一幅以松树为题材的作品,这不仅是一幅传统的中国水墨画,更是对人民政协成立75周年的深情献礼。

《峥嵘》中,松树以其独有的傲骨风姿,展现了不畏严寒、坚韧生长的顽强生命力,象征着人民政协自成立以来,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的光辉历程。松树的繁茂与多样,恰似人民政协汇聚来自各行各业的精英,大家各展所长,共同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政协智慧与力量。此次展出,对我来说,不仅是对个人艺术创作的肯定,更是将我的情感与国家的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连的一次深刻体验。我期待着,当观众驻足于《峥嵘》之前,能够感受到画中传递出的那份深沉与热烈,激发更多人对国家历史、对人民政协事业的思考与共鸣。

我与人民政协有着不解的缘分。远的不说,近几年来,我多次参与全国政协书画室或主办或联合主办的各种书画艺术活动,对政协有着特别的好感和向往。去年,我有幸成为政协大家庭中的一员,更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一年多以来,我积极参与学习视察、建言资政、委员履职“服务为民”等活动,在这些实践中,我深刻体会到人民政协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协商民主优势与团结各界的桥梁纽带作用。

还记得去年10月,我随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在京开展委员履职“服务为民”康复助残活动,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在北京市残疾人服务示范中心,我看到残疾儿童学员们作品时的震撼和感动。他们的作品温暖有力量,可以想象在诸多不便情况下,他们需要付出怎样艰辛的努力和代价,才能创作出那些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艺术作品。不仅如此,该中心还引进各种高新科技助残,比如手语播报数字人系统,让人眼前一亮,高科技助残不仅拓展了聋哑人的沟通方式,也让残障人士对生活、对未来充满了更多的信心和向往。看着眼前充满朝气、对人生不服输的残障人士,我由衷敬佩他们,情不自禁写下“境由心造”四个大字送给他们,不仅勉励在场的残障朋友,也勉励自己不忘初心,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履职为民的满意答卷。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艺术如何面对技术快速变化的世界,成为我关注的焦点。今年全国两会时,我提交了名为“与时俱进推动数字艺术发展繁荣”的提案,提出要构建健康有序的数字艺术生态环境,并就数字技术与艺术相融合,使艺术作品贴近大众生活,走入千家万户等提出具体建议,这引起委员们的广泛讨论,也受到广大媒体的关注,让我更有动力去深入思考艺术与时代的关系、艺术与人民的关系、艺术与生活、艺术与科技的关系。其实,说一千道一万,科技不管如何发展,其核心始终是为人服务,艺术的本质亦是如此——它是人类情感与智慧的结晶,是连接过去与未来、心灵与现实的桥梁。在数字技术的浪潮中,艺术非但没有被边缘化,反而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广阔的空间,让艺术的边界得以无限延伸,促进了文化产业形态的多样化发展,丰富了人民的生活体验和方式。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和政协委员,我们应以开放而包容的眼光与胸襟拥抱数字技术,为艺术创作所用,服务于人民;同时,也期待更多的艺术家与科技工作者加入数字艺术创作,用智慧和才能不断推动数字艺术向前发展,让传统文化在数字时代焕发新生,探索更多可能的世界与世界的可能,让艺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满足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方面更好发挥作用。

一年多来,在政协这个大家庭里,我还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共同为民履职,交流思想心得,相互学习借鉴,共同进步成长。这种团结合作、协商共进的氛围,让我深感温暖和鼓舞。我也更加坚信,只要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将个人的艺术创作与委员的履职责任紧密融合,积极将服务为民的理念贯穿于其中,就一定能够汇聚起推动国家发展进步、增进人民福祉的磅礴力量。

展望未来,我将继续秉持人民政协为人民的履职理念,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投入到委员履职中去。我将不断加强学习,提升履职能力,努力成为一名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合格委员。同时,我也将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艺术之根深植于人民沃土,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滋养人民的审美观价值观,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文化交流互鉴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添砖加瓦。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郭海瑾整理)

2024-09-10 马锋辉(口述)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543.html 1 为民的答卷 67,54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