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国是·经济

助力未来产业

民营企业持续强化创新主体地位

本报记者 孙琳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10月14日   第 09 版)

创新决胜未来。未来产业代表着科技与产业发展的方向,既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也是赢得国际竞争战略主动权的关键。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完善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战略性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而民营企业离市场最近,对市场感知敏锐,创新愿望强,创新动力足。

近日,全国工商联发布的《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3年,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正在成为培育未来产业的重要生力军。

▶▶▶研发投入进一步增加 创新步伐加快

为进一步了解民营企业科技创新现状,全国工商联在上规模民营企业调研数据和部分企业公开数据基础上,选取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进行分析,形成《报告》。

《报告》显示,面对复杂的经济形势,研发投入前1000家的民营企业保持了研发费用与研发强度持续双增长,研发人员规模持续扩大。

从《报告》公布数据来看,2023年,前1000家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入围门槛为2.04亿元,比上年提高0.2亿元;研发费用总额1.39万亿元,比上年增长4.78%,占全国研发经费支出的41.88%;平均研发强度3.58%,高于全国研发投入强度0.94个百分点;研发人员总数达到192.65万人,比上年增长7.4%。

从行业来看,制造业企业研发费用总额突破万亿元,其中装备制造业6666.91亿元,消费品制造业1009.57亿元。研发费用总额排名第一的行业是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为3184.67亿元,平均研发强度8.34%;第二是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为2450.67亿元,平均研发强度6.35%;第三是汽车制造业,为1425.63亿元,平均研发强度6.42%。

从地域来看,东部地区的研发投入水平保持领先,入围企业共744家,研发费用为1.2万亿元,平均研发强度3.70%,研发人员达到162.12万人。浙苏京鲁粤五个省份的入围企业数量较多。京津冀、长三角等重点区域的研发投入稳步提升,北京、上海、大湾区、成渝、武汉、西安等六大科创中心的创新型企业、研发人才进一步集聚。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关键技术来源方面,96.3%的企业选择自主开发与研制,75.1%的企业选择产学研合作,63.8%的企业选择引进技术或人才。在产学研合作方面,87.7%的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了合作。同时,入围企业加大对未来产业的投入力度,加大数字化转型和绿色低碳发展,积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

《报告》指出,在数字化转型方面,71.5%的企业已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规划,64.7%的企业已进行整体布局,69%的企业已有数字化专业人才,74%的企业已实现数字化降本增效。超过七成的企业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应用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依托数字化服务商、打造数字化人才队伍等方式推进数字化发展。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近八成的企业正在实施绿色低碳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超过一半的企业正在开展绿色化智能化改造、推动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引进培养绿色低碳技术人才、开展碳排放测算。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方面,超过九成的企业采取聚焦主业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技术创新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产品质量水平等途径,超过八成的企业采取提升管理水平、打造知名品牌、提高现有产品环保性能、依靠两化融合等举措。

特别是在布局新产业方面,53.1%的企业选择布局新能源产业,37.3%的企业选择布局人工智能产业;46.9%的企业采用战略投资模式孵化新业态、新赛道,40.8%的企业通过数据联动模式赋能新业态、新赛道发展。发展未来产业,民营经济已成为重要的生力军。

“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未来产业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而广大拥有‘四千’精神的民营企业,能够适应未来产业发展需求,在培育未来产业新动能方面大有可为,也大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丝路国际智库交流中心高级研究员许进表示。

▶▶▶为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更优环境

《报告》显示,入围企业在营业收入、资产总额方面实现了持续稳定增长,利润水平与出口贸易也呈向好态势。

从规模效益来看,2023年,入围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38.9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7.56%;人均营收294.96万元,比上年增长3.76%。资产总额52.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6.32%。出口总额为4697.37亿美元,占全国出口总额的比例为13.69%,比上年提高3.15个百分点。利润总额为2.24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税后净利润为1.88万亿元,比上年增长5.48%。从复合指标看,入围企业营业收入总额、资产总额、税后净利润的近三年复合年均增长率分别为6.96%、10.66%、0.5%;平均销售净利率为4.79%,资产净利率为3.65%,净资产收益率为10.23%,与上年相比基本持平。从新产品看,40.9%的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超60%,23.5%的企业新产品出口占比超过30%。

《报告》指出,从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显示,企业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越多,企业营业收入和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越高;东部地区企业研发人员占比越高,企业销售净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显然,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而民营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大有作为。

但要更好激发民营企业创新能力,让民营企业毫无顾虑地投入到未来产业中,下一步还需要加强对科技型民营企业扶持政策的系统设计。全国政协委员、上海航天信息科技研究院院长伍爱群认为,针对科技型民营企业的各类扶持政策,可以统一由专门部门负责,依托各地正在推进的数据中心建设,将企业的产品开发、专利成果转化等相关科技专项支持和优惠政策申报做到一次申报、一步到位。同时,进一步完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与优惠政策,重点解决科技型企业的资金需求和贷款融资问题,解决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研发的平台建设和联系渠道问题。同时针对小微企业、大型企业、产业链中龙头企业等的科技专项扶持政策实施分类管理。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因地制宜,当下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激发大众创业的热情。对此,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回盛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卫元表示,“高科技创业”是国家针对重大技术攻关的战略选择,发展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制造业提档升级、参与国际竞争无疑大有好处,应多宣传党中央改善营商环境政策,多赞扬和宣传民营企业在解决就业、推动社会进步、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营造一个全社会尊重民营企业家的环境。

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可以更好激发民营企业创新热情。对此,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巩富文表示,“要强化法治保障,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关键作用,切实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切实加强专精特新、‘小巨人’‘瞪羚’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强化法律责任,明确细化侵犯商业秘密的情形,加大对侵权行为的惩处力度,形成保护科研创新成果的法律体系,筑牢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防火墙’。”

“总之,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培育未来产业中的生力军作用,就要进一步全面深化科技制度、人才制度、产业政策、市场监管等领域改革,打通各类堵点卡点,着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急难愁盼’问题,形成支持民营企业大胆闯、大胆试的发展氛围,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在环境上解压、在帮扶上解渴,让民营企业在培育未来产业中大显身手。”入围企业期待地说。

2024-10-14 本报记者 孙琳 助力未来产业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8585.html 1 民营企业持续强化创新主体地位 68,58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