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今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湖南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提出两道“融合命题”,即探索文化和科技融合的有效机制,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常德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重要发源地、全省农耕文化旅游名片的代表地,理应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实举措,答好“融合命题”,全力打造以城头山古文化遗址为代表的农耕文化名片。
让农耕文化呈现在古往今来中
一是做好内涵挖掘,增强文化引领力。从道德引领的角度去挖掘,传承农耕文化中蕴含的做人、务农、为学的哲学,弘扬勤劳、淳朴、诚实、善良的价值美德,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起到聚心、润心、强心作用。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去挖掘,除家风家训、文化传统、乡风民约以外,挖掘更多承载农耕文化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塑造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和谐发展的关系。从助推发展的角度去挖掘,推出更多农耕文化基地,通过耕读教育、研学旅游等,助力乡村振兴。
二是做好故事讲述,增强文化传播力。注重人文性,把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农事俗语等人文素材与传播农耕文化结合起来,深度挖掘、提炼和拓展,在口口相传中提升农耕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是做好实景体验,增强文化感染力。丰富实景感受,加强特色农耕文化主题设计,塑造多层次、多感官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充分展示农耕文化的发展脉络和文化精髓,引发民众的情感共鸣,扩大游客的行为参与。充分运用数字化技术,通过创建特色农耕文化IP、发展“农耕文化+互联网”项目、研发农耕文化创新产品等,不断创新传播方式,拓宽传播渠道。
让农耕文化闪耀在青山绿水间
一是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突出环境治理,以河湖水系综合整治、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清洁行动等为重点,全面提升农村环境质量。突出空间布局,合理布局生产生活空间,对古村落、古建筑、文物古迹、农业遗迹等历史文化遗产实施保护性修缮和宜居性改造,让农耕文化之美在乡村随处可见可感。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坚持协调发展,立足洞庭湖生态资源禀赋,创新利用间作套种、轮作休耕、精耕细作等种植、养殖规律,科学合理发展粮油、芦苇、果蔬等特色农业产业,不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和病虫害防治。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加大基础农作物良种繁育、种养技术等研发力度,加快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
三是积极推动文旅融合。注重全业态打造,推动农耕文化与生态游、红色游、研学游、康养游等新业态有机结合,拓展体验式、沉浸式、互动式的文旅融合消费新空间。注重全方位服务,对标国际标准和行业规范,实施旅游服务升级工程,培育更多的高能级景区和度假区,建设一批高水平乡村旅游示范村和精品村。
让农耕文化融映在串珠成链里
一是坚持高位推动。突出规划引领,将农耕文化传承保护工程纳入各地乡村振兴战略规划,支持城头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推动农耕文化名片更好融入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推动湖南省内五张名片连点成线、以线带面,促进资源共享、客源互换、信息互通,持续放大全域旅游优势。
二是做好资源整合。围绕市域联动发力,深挖各地深厚的农耕文化底蕴,将散落的农耕元素、农耕遗址等进行一体探索、一体打造,在集中资源、深化串联上进一步加强整合、形成合力,更好地发挥叠加效应、乘数效应。围绕横向互动发力,加强与长江流域其他有影响力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交流互动,形成“长江上游看三星堆、中游看城头山、下游看良渚”的共识与格局。
三是加强宣传推介。塑造品牌形象,聚焦“中华城祖·世界稻源”等元素,推出易于传播、深入人心的宣传口号,精细推进文旅IP形象系统建设工程,提升农耕文化名片的品牌影响力。创新营销方式,坚持内容侧和传播侧双向发力,不断激发全民热情,大力实施文化旅游全民宣传行动,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创作农耕文化宣传作品、组织赛事论坛活动,营造本地人尽本分、外地人有情分的浓厚宣传氛围。
(作者系湖南省政协委员、常德市政协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