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0月,徐伯昕开始负责《生活》周刊的出版发行工作。当时条件极端艰苦,邹韬奋任主编,徐伯昕总揽了除会计外刊物的经营管理包括推广、发行、广告总务等余下的全部工作。
为节省经费,徐伯昕自行创作插图、广告画。他设计的广告式样新颖多变,“引起上海整个广告界的震惊”,各企业纷纷登门请他设计、制作,为刊物带来源源不断的广告客户。
邹韬奋对徐伯昕“拉”广告的才能非常佩服。每当出特刊,增加容量需要多一些广告补偿支出时,只要徐伯昕打几个电话或到工商企业转一转,必满载而归。徐伯昕凭着自己深厚的美术功底,能对各家厂商的广告文字和式样给予很好的建议或代为设计画样,使广告做得美观又经济。如梁新记牙刷广告,他以“一毛不拔”的成语来形容它的质量优良,受到工商界赞誉。
徐伯昕做广告,有一套操作性、技巧性的“法则”可循。他会把大小不等的广告加以编排,紧凑、整齐、协调,使之不影响文章版面。有不少厂商把登在《生活》周刊上的广告式样送到别的报刊上刊出,省却了一笔设计费。
邹韬奋后来回忆说,徐伯昕“一面推广销路,一面设法大拉广告。伯昕先生每天夹着一个黑皮包,里面藏着不少宣传的印刷品,这都是他一手包办的,他不但有十二万分的热诚,而且还有一副艺术家的本领,把宣传材料做得怪美丽,怪动人,东奔西跑,到各行家去用着‘苏张之舌’,尽游说怂恿的能事,真是‘上天不负有心人’,广告居然一天多一天”。
到1931年,《生活》周刊从最初八九百份的印数发展到超过15万份,创下民国时期报刊发行的最高纪录,也创下直至被封停刊,8年从不脱期的出版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