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中学生性健康教育不应“欲说还羞”

本报记者 范文杰 张倩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提交了一件《关于加强我国中学生群体性健康教育》的提案,在微博上引起了广大网民的热议。”3月10日晚,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马秀珍给记者发来两张截图和一条微信。截图显示,“建议明确中学生性教育课时安排”已冲到微博热搜第一位,话题讨论量达到了2.6万。“真是没有想到,竟然引起这么高的关注度!”看到全社会对于中学生群体的关心,马秀珍由衷感到高兴。

性教育,一直是一个敏感话题。由于普及程度不高,很多人在谈及相关话题的时候总是遮遮掩掩,“谈性色变”。所以,当它走进校园,走进学生课堂的时候,总会引起争议和讨论。马秀珍介绍,我国是世界上青少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女孩青春期发育年龄平均为9.2岁,比30年前提前了3.3岁,也就是说,孩子们会越来越早地面对情感问题。“普及性教育已经说了很多年,但是目前全国大多数省份,到初中才正式从课堂上接触到相关的生理卫生知识,而且性教育的教材和授课方式都非常的不完善、不系统,不适应中学生真正的需要,也达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

学校缺失,家庭更是难以独当一面。马秀珍认为,受传统思想的束缚,部分中国父母羞于与孩子谈性,在性教育问题上,家长处于被动状态,孩子不问,家长绝对不主动说。即使有家长意识到孩子在青春期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性,也没有采取相对合理、有效的方法去指导。长此以往,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日益开放,网络环境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大量色情、性犯罪、性暴力会不加筛选地呈现在中学生面前。在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观念发生转变,容易产生不健康的性观念。

“性教育不能再沉默。与其遮遮掩掩等问题出现之后才急急忙忙补救,倒不如主动出击。首先应普及全面性教育,将性健康教育纳入中学生教育课程体系。”马秀珍认为,一是确立性教育的课程地位,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育人特点做出明确的课时安排。二是加强性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设置性健康教育教师岗位。三是制定全国性的性教育课程标准或指南,支持开展性教育的研究、资源开发以及教师培训等工作。四是建立性教育评估监督机制,将性教育课程的教学评估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和评估体系中,监测性教育教学效果。

其次是实施“家校联合”策略,重视学校、家庭和社区在中学生性教育中的联合作用。以校园、课堂、家庭和社区的共同合作为依托,将性生理、性观念、性道德教育融入青少年的日常。

最后,马秀珍建议从根源处净化网络环境。具体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设立专门的互联网监管机构,规范互联网行为。将游戏、影音资料和网站广告作为整治重点,消除网络中不良信息。同时积极建设专门的中学生性教育网站,采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和富有吸引力的内容让中学生自学性知识,从而使青少年自觉抵触不良信息。

对于马秀珍的建议,网名叫“刚刚”的网友说:支持啊!但老师要大大方方地讲,别再自动跳过了。网友“墨墨”则说:这个好,应该提上日程了。另外希望某些家长明白,你嫌性教育太早,可是坏人不会嫌你孩子太小……

“性教育不应‘欲说还羞’,应该坦诚地与自己的孩子谈谈感情说说性,帮助孩子健康地度过萌动而不安的花季雨季。”马秀珍说。

2021-03-15 范文杰 张倩 全国政协委员马秀珍: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429.html 1 中学生性健康教育不应“欲说还羞” 3,429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