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惠斌
于右任先生饱读经史,擅长诗词,一生诗作千余首,或写景叙事,或记人咏史,针砭时弊,抒发怀抱,富于强烈的爱国思想,被柳亚子誉为国民党诗人中“最高明者”。
1900年春,于右任进入位于西安的陕西中学堂学习。8月14日,八国联军攻陷北京,第二天,慈禧太后带着光绪皇帝仓皇逃往西安。10月26日,陕西主政官员强令百姓跪在雨中恭迎圣驾,其中包括中学堂的师生。于右任年轻气盛,愤慨不已,他忽发奇想,上书陕西巡抚岑春煊,建议手刃西太后,重行新政。然而,信还没有投出,就被同窗好友王麟生发现,于是竭力劝他不要因此而白送了性命,于右任这才悻悻作罢。后来,二人结伴离开西安,重返三原宏道书院。于右任血气方刚,为明心志,他双肩披发,手提大刀,站在自己书写的“换太平以颈血,爱自由如发妻”对联前,摄影留念。
1902年,梁启超在日本横滨创办《新民丛报》,撰写了大量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鼓吹变法维新、倡导民族主义、揭露清政府屈辱卖国的文章,语言晓畅,文笔犀利,文风恣肆,得到许多进步读者的欢迎。于右任展读之下,深受启发,民族情怀日益激进高亢,渐渐萌发了朴素的革命思想。
这一年,于右任被兴平知县杨吟海聘为塾师,坐馆授徒一年有余。期间,他遍游兴平一带的古迹名胜,深入了解西北民情,耳目所及,诗兴勃发,写下了一系列抨击时弊、反抗暴政、抵御侵略、充满爱国热情的战斗诗篇。在三原官办书局当排印工人的孟益民看到于右任的诗作后连呼痛快,爱不释卷,另一位友人姚伯麟便建议于右任将诗稿交给他们排印出来。
1903年冬,于右任的第一本诗集《半哭半笑楼草诗》在三原秘密问世,署名“半哭半笑楼主”,意在表明以八大山人的气节自况,扉页上刊印了他三年前参加“跪迎”后拍摄的这张照片。
《半哭半笑楼诗草》所收诗篇抒报国壮志,发时代强音,民族意识强烈,激情满怀,意气风发,恣意悲壮,雄伟豪放,张扬出推翻封建统治的革命豪情。于右任后来自语道:“少年作品,过火话太多”,但可“为当时一段历史作证”。如七绝《署中狗》:“署中豢尔当何用?分噬吾民脂与膏。愧死书生无勇甚,空言侠骨爱卢骚。”辛辣地鞭笞清廷各级官员横征暴敛的卑劣行径,以及书生壮怀激烈却报国无门的无奈与愤慨,字里行间洋溢着诗人磅礴的爱国精神。
《半哭半笑楼草诗》刊行后,因内容“污蔑毁谤”朝廷,三原县令德锐又以书中所刊照片为证,告发于右任是“革命党”,陕甘总督升允遂以“逆竖昌言革命,大逆不道”的罪名密奏朝廷。1904年春,清廷革除于右任的功名,下令查禁诗集,并予追杀缉拿。正在开封参加会试的于右任听到消息,在总督府幕、父执李雨田的帮助下,第二天一早便乘坐小车逃离开封,径赴许州,然后坐火车至驻马店,再换车到武汉,乘船前往南京,上岸后遥拜明孝陵,感愤中写下诗作:“虎口余生亦自矜,天留铁汉卜将兴。短衣散发三千里,亡命南来哭孝陵。”
于右任逃往上海后,化名刘学裕(“刘”谐音“流”,“裕”谐音“于”,意指“流亡学生于右任”),投奔马相伯创办的震旦公学,后创办《神州日报》《民呼报》《民吁》《民立》等报刊,宣传革命思想。
1906年,于右任在日本结识孙中山,加入同盟会,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生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