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华夏周末

清明节:注重其文化蕴涵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4月02日   第 06 版)

李汉秋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冬至后107天或108天。二十四节气是考察太阳视运动而定的,与阳历的关系相对稳定,所以每年清明总在阳历4月4日或5日。因“万物生长此时,皆清净明洁,故谓之清明”。清明节的核心内涵和情感本体是循天时而缅怀先人和已故亲人,这是中华文化天人合一和人伦情怀的典型表现。它的价值取向是提升生命意义,文化功能是凝聚族群、和谐天人,它有着丰富的文化蕴涵。

提升生命价值的精神。祭祖扫墓是清明节的传统节俗。人从哪里来又到哪里去?这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潜藏心底的人性本能的叩问。清明时节当站在已逝亲人墓前,一面感受“生死两茫茫”的悲怆,感念生我育我伴我的恩泽,在生死的感悟中,灵魂震颤,受到洗礼和净化。同时让人们停下行色匆匆的人生脚步,伫立面对死亡,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真谛。

清明节就试图来处理生与死的联系、连接,接触到对人的终极关怀,是集中体现中华民族的生命精神、最富有生命意识的中华传统节日。清明节也是“春生”的生命季节,举行仪式感念赐予生命的先人(和曾经伴我生命的已故亲人),不仅是血脉相传,而且也是精神相承。

生命之火延续什么?什么样的精神能够流芳千古、永续传承?古人的回答是“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文天祥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代表史书,青史留名。这两句诗表达了中华民族的融入历史的人生价值取向。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助益历史前进的人和事,才是有价值的,个人的生命融入其中,也就随着融入的历史而不朽。清明节可以强化这样的生命意识。

注重人伦家国的情怀。重视人伦情感,是中华文化对人类文明最突出的贡献之一。西方重宗教,中国重人伦。曾经流传这样的幽默故事:以大象为论题令各国人作文,德国人写“大象的思维”,法国人写“大象的情爱”,中国人则写“大象的伦常”。一幢各族杂居的大楼失火了,某族人忙于背出钱袋,法国人立即抢救情人,中国人则奋不顾身地背出老父母。这种谈资是否准确姑不遑论,但这里只取它道出中国人的特点:重人伦情义。清明节是凸显中国人人伦情怀的节日。

在中华文化里,“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中国人特别感恩父母和祖先。所谓“慎终追远”的“追远”,就是一代一代追本溯源,寻根问祖。每到清明前后,台湾同胞、海外同胞,纷纷不远千万里,回到祖籍,寻根祭祖扫墓。这就是寻根意识、敬祖意识、报本意识。在纪念祖先时,古与今,阴与阳,祖先与子孙,精神相融贯,加深了代与代之间相生相养的伦理亲情,加深了国族认同。

人不仅是祖宗一代代传下来的,在传统观念里,死后还是有魂灵的。如果有魂灵,也是世世代代坚守住家庭、护佑着子孙,至少逢年过节要回家与子孙团聚、接受子孙的供奉。许多家庭把先人遗像挂在家中的固定位置,代替传统的牌位,表达敬天法祖的观念和对先人的哀思孝心。

中国人天人合一的观念而形成的对天地的敬畏和“祖宗情结”,构成“天地国亲师”的感念。过年和清明感念祖宗,不仅是传衍物质生命(人类自我生产),而且传承精神生命祖德家风,让血缘伦理薪火相传。祖国是祖宗所在的国家,家国一体。国族情结是中国人爱国、爱族、爱家的深层精神元素,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内在黏合剂。

提倡生态环保的习俗。清明的本义就在生态“清净明洁”。在天人和谐相应的宇宙观里,人们从自然万物的孕育生长,联系到人类族群生命的繁衍和个体人生的取向。“太和宇宙”是天人和谐的理想境界。上巳节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反映了人们欲与大自然亲近、感受生命和谐的心理需求,也表现了在大自然生机勃发之际对生命化机的尊重、张扬生命活力的愿望。

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到清明时节,就迎来生机勃发万物生长的春天,这是农耕的重要时机,“清明不撒种,哪有五谷生”,同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这表现了我国传统节日体系的特点也是优点:与大自然的节律保持一致、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清明原有插柳、戴柳的习俗,很自然地,清明插柳之风发展为植树造林之举。孙中山先生把植树造林当作关乎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推动。为纪念他,其忌日3月12日被定为植树节。其实,孙中山先生的意愿是将植树节放在清明节的,在他生前有一段时间也就是这么做的。1984年北京市定的“全民义务植树日”,放在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从2008年起由我本人首议的清明端午中秋三节放假已被采纳,4月的第一个星期天已连进清明节假期中,很现成的可以把植树节、环保节落户在清明节。2011年《殡葬绿皮书》中提出,鉴于植树节与清明节在时间上前后相继,在内涵上相互关联,可以考虑将植树节和清明节结合起来。

保护生态环境,需要中华智慧“天人合一”观念,需要在清明节提倡生态环保。我们的清明节俗应当由“插柳留春”“植树扩春”,发展为“环保护春”。让清明节成为生态环保节,努力实现生态的“清净明洁”,绿色发展。

清明节的仪式、载体、方式方法正与时俱进地发展着,而其缅怀和感恩的心情始终守正不变。感恩赐予我们生命的先人和居于生命链条上游的列祖列宗,以及为民族造福的先烈先贤;感恩养育人类的天地大自然。在感恩情怀中讲求高尚精神的世代传承、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啊,清明节,你是思亲报本惜春正命的节日。

(作者系第七、八、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

2022-04-02 李汉秋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2514.html 1 清明节:注重其文化蕴涵 22,51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