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民意周刊

农工党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

严防“绿色杀手”互花米草的生态危害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08月08日   第 06 版)

本报记者 张原

互花米草在我国不少地方海岸边常见,但它的危害人们还认识不足。近日,农工党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要有效控制个别地方互花米草蔓延的趋势,严防“绿色杀手”互花米草的生态危害。

“互花米草起源于美洲大西洋沿岸和墨西哥湾,1979年引入我国,由于其具有极强的耐盐、耐淹和繁殖能力,在抵御风浪、保滩护岸上作用明显,弥补了先前引进的大米草植株较矮、产量低、不便于收割等问题,因而,得到大范围引种。”调研组负责人、农工党员池勇志告诉记者,近40年来,互花米草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扩散、生长繁殖速度惊人,已属于生物入侵。

危害:“绿色杀手”不容忽视

“它与滩涂养殖产品争夺营养物质,导致贝类、蟹类、藻类、鱼类等多种生物窒息死亡;与海带、紫菜等争夺营养,水产品养殖受到毁灭性打击。”池勇志说,互花米草每年以五六倍的速度自然繁殖扩散,与沿滩涂本地植物争抢生长空间,侵占沿海滩涂植物生长空间,致使大片红树林消亡。同时,互花米草影响海水交换能力,导致水质下降并诱发赤潮;堵塞航道,影响各类船只出港。

谈到治理难点,池勇志介绍说,目前国内外推广的治理方法是“刈割·旋耕·水淹”,但投资较大,治理效果的长效性难以保证。同时,互花米草繁殖方式分有性和无性两种,繁殖能力极强,种子量大且轻、根系发达,局部治理后可能出现由于客源互花米草输入而发生二次入侵现象。

针对互花米草入侵问题,国家已经进行了一些研究和工程项目实践,但是尚未得到有效控制,个别地方还有蔓延趋势。截至2021年底,互花米草在天津海岸带分布面积就超过了375公顷。

治理:跨区域“同步联动”

为快速有效地控制互花米草、限制其扩散速度和规模,尽可能减少或规避由其引发的生态危害,农工党天津市委会调研组提出,要因地制宜选取有效的治理方法,加强综合治理技术研究,跨行政区采取“同步联动”措施。

“目前互花米草的防护与治理主要以拔除、刈割、翻挖、遮阴、水淹、火烧等物理方法;使用化学药剂进行控制;由本地植物(海三菱藨草以及无边海桑等)代替,降低互花米草密度,恢复滩涂生态系统生物替代综合治理,及多种方法组合治理方法。”在池勇志看来,在互花米草的实际控制工作中,一定要结合当地生境特点和互花米草的危害特征,在充分评估的基础上择优选择防控方法,避免地区治理一刀切。

针对互花米草有着极强的环境适应性和抗物理干扰能力,调研组认为,不同区域的互花米草生境不尽相同,应因地制宜开展综合防治研究,细化技术方案,包括防治时间、频率、面积和效果等,选出防治效果好、可行性高、经济成本较低、环境影响较小的技术方案。有关部门要鼓励研发适宜在滩涂作业的机械,适于滩涂环境的收割或翻耕设备是大规模清除互花米草资源的必要技术保证。

“互花米草兼具有性和无性繁殖,除了通过种子繁殖后代,连根茎切片都有再生能力,单株一年内可繁殖几十至上百株。”池勇志建议,为防止治理后由于客源互花米草输入导致的互花米草二次入侵,要跨行政区域采取“同步联动”策略,统一制定治理方案、采取相关行动,从种群传播源头治理,进而对互花米草实现有效抑制和防治。

“互花米草可以应用于生物质能、化妆品制作、制药、饲料添加剂等领域。”如何让它变废为宝?调研组认为,要在利用互花米草厌氧发酵生产沼气、提取功能性成分作为天然添加剂或用以制药等方面加大研究力度,通过示范工程等措施不断完善技术,以利后续推广。

2022-08-08 张原 农工党天津市委会调研提出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28988.html 1 严防“绿色杀手”互花米草的生态危害 28,988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