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民意周刊

“韧性佛山”初成长

市政协督办相关提案全力助推

《 人民政协报 》 ( 2022年12月12日   第 05 版)

本报讯(记者 林仪 通讯员 刘宇宁)每一次突发公共事件都会激起社会各界对城市风险防控和承载力的反思,佛山作为一座人口和经济规模都不断增大的城市,如何以城市韧性抵抗危机,摆脱“大城市的脆弱”,无疑是一个紧迫的命题。

在今年的佛山市政协全会上,谭伟亮等市政协委员联合提交了《关于佛山市打造“韧性城市”的建议》的提案。提案以问题为导向,指出建设韧性城市是城市发展风险意识和底线思维的体现,佛山韧性城市建设还存在缺乏强有力统筹协作机制,响应能力较弱;城市运行系统日趋复杂,致灾因素较多;市级统筹力量较弱,基础设施欠账较多,基层管理有待加强;社会成员防灾抗险意识较薄弱,宣传培训力度和针对性有待加强等问题。

谭伟亮特别提到,目前佛山消防基础设施建设欠账比较多,部分建成的消防站点建筑面积不达标,一些区只在城区布局了消防站,而镇街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此外,应急避难场所不能浮于形式,要完善应急用水、用电以及厕所、无障碍通道等设施,确保紧急时刻用得上。

“佛山是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遇到大范围、持续性灾害时,也要考虑如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增强民营经济韧性。”谭伟亮建议,强化保险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为民营经济保驾护航。

市政协委员游斌则认为,佛山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韧性城市上还需要持续下功夫,要提升基层社区管理能力,建立社区管理微信群,实行网格化管理。加强城市主干道低洼路段和涵洞的排水能力建设,避免雨天出现严重内涝等现象。

8月19日,市长白涛就市政协重点提案“关于佛山市打造韧性城市的建议”的办理工作开展调研。市政协主席李政华同步开展督办工作。

调研组实地考察了佛山市应急广播指挥中心、城市安全运行监测中心,深入了解应急广播在防灾减灾救灾等领域的运用情况,以及佛山在燃气、交通、企业、林火等领域风险监测情况。座谈会上,市政协委员围绕佛山市打造韧性城市工作提出意见建议,市应急管理局汇报提案办理情况。

白涛表示,要站在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高度,切实把韧性城市建设要求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之中,打造全天候、现代化、系统性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突出规划引领和顶层设计,创新城市规划设计,建立常态化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完善城市防灾空间格局,积极拓展城市空间韧性。抓好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维护,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生命线工程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城市工程韧性。加强应急管理能力建设,提高风险研判和预警能力,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韧性。构建全民防灾抗险体系,提升社会力量参与度,完善社会救助和风险分担机制,提高社会动员和秩序保障能力,着力培育城市社会韧性。

李政华提出,应创新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普及安全知识,进一步提升全民安全素质,助推安全韧性城市建设。加快建立完善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系统,线上线下协同发力打造全科网格,不断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佛山特色、时代特点的市域社会治理路子。

2022-12-12 林仪 市政协督办相关提案全力助推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35111.html 1 “韧性佛山”初成长 35,111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