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2016年高考结束的那天是我此生最难过的一天,也是我不想回忆的一段日子。
那天,我独自站在清华附中旁边的天桥上,无数次来来回回地走动,向校园张望,其实什么也看不清。俯瞰校门口,各种表情的家长们在等待,可以看出所有人的不安。我之所以不愿挤在人群里,是因为任何信号都会刺激我,导致我崩溃。
陪伴高考是一个“时代性”的难题。而独自拉扯两个孩子陪伴他们参加高考更是压力山大。
高三阶段,两个孩子还要坚持踢足球联赛,还要坚持歌舞演出,老大还在认真负责班长一职,我一再提醒俩孩子收心,似乎没用。后半年摸底考试时老二的成绩大起大落,我明白这个成绩让他很没面子。但,我能做的只是一句话:我养的你,我了解你,我相信你。
终于到了6月6日晚上,老二饭后告诉我他的脑子一片空白。说实话我蒙了。但我更怕影响到状态不错的老大。作为父亲我能感受到孩子极大的压力,但是,有什么办法呢!
我把车开到窗下开始观察,因为不知道还会发生什么。十一点前灯熄了,十二点下大雨,正好把我困在车里。时间一点一点过去,雨很大,我的心情起起伏伏,百般担心和纠结。
我很少惧怕孤独,那一段时光我感受到了。
两天半的考试时间,像一个漫长的冬季。
最终,他们没能去到自己最为理想的学校。而于我看来这个小小的坎儿正是孩子们成长的机会。正是这个小坎儿促使两个儿子在大学期间得以以优秀的成绩跨校保研到北大。
回想起来,近几天不知道多少家长在这种“心不着地儿”的无奈中度过。我是幸运的,努力了,有了可以接受的结果。但是,并不是所有努力都有好的结果,有人是运气不好,更可悲的是作为过来人眼看着孩子用力方向不对,却无法言语相劝。
(二)
随着两个儿子博士即将毕业,我深知一场社会大考很快就摆在了面前。我担心直线上升式思维会让两位年轻人迅速面临挑战。
人的智力是有偏差的,高考成绩反映的是人一方面的能力,并不能代表全部。社会需要综合能力。现实中,糊涂的人常常把自己考场上的优秀看作全部,不能再次躬身全面提升。
社会有社会的语言、社会的规则。如果读不懂,即使是最优秀的学生,最终也会被淘汰。要全面了解真实的社会,凡事能够坚持独立思考,尽可能把握现象背后的本质,作出符合历史趋势的判断,站在历史正确的一方。同时,一个年轻人必须意识到,社会规矩、党纪国法,必须知之守之。
我曾在家长会上说:教育的最高境界不是多高的学校,而是培养一个社会可以接受的孩子,同时找到一个孩子喜欢的社会位置,或高或低。也就是说,孩子要有适应力。在复杂的社会中坚守自己的人生品格、保持人生方向、实现自我价值,做到这点比高考难得太多了。
对于一个初入社会的新生,我认为确立自己的社会形象很重要。
这个形象既要有自己个性、家教背景的特点,也要与即将承担的社会角色有关。这个形象不是简单的衣着打扮,要从生活习惯、言语表达、谈情说爱、业余生活安排等等之中表现出来。这个形象不仅是个“乖宝宝”,更多的是有自己的原则、有内涵有深度。这个形象不是行为体力的忙碌,更多的是观察思考。这个形象不是一时之举,而是日积月累,为之坚持,使之形成品质。
人生半途,自己没有什么说得出的成就。可我深知这些“俗事”对人成长的重要,我更知道这一切听起来很美很有道理,但做起来很难。希望你们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人生路上与其东碰西撞,不如静下心来,淡定思考,认真前行,虚心回应社会之考。
(作者系空军总医院心脏外科和血管外科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