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蓝莓每年的收益能达到3万-17万元。”今年4月,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研究员王静赴云南考察蓝莓产业,听完当地负责人介绍,王静对多年来自己呼吁的小浆果产业发展充满信心。
蓝莓、树莓、沙棘、黑加仑、蔓越莓、桑葚……这些种类丰富的小浆果被誉为“第三代黄金水果”,是高颜值、高营养价值、高附加值的“三高”水果,越来越受消费者的青睐,精品果实的销售价格明显高于大宗水果。同时,小浆果是典型的“林下经济”,种植可不与主粮争地,产业发展空间和潜力大。
王静介绍,对小浆果的关注源于自己的本职工作——检测技术研究。20年前,王静在研究中发现,小浆果富含维生素、花青素、SOD、鞣花酸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十分有益,挖掘激活小浆果的生态资源价值,将小浆果发展成为大产业,不仅能让农民增收,还能满足消费者对多元化食物的需求,充分营造“百花齐放,百果争鲜”的行业氛围。“但我国小浆果相关科学研究起步较晚,基础薄弱,亩产不及世界平均水平,同时产业集中度不高、规模化程度低,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王静经过一系列调研,在2020年全国两会期间提交了《关于助推小浆果走向大产业的提案》,建议小浆果产业发展要以地域和品类为细分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提升集约化程度,降低生产成本;支持发展专业研发机构,创新科技支撑,提高科技贡献率;深入实施小浆果精品战略,建立科学、严谨、安全、高效的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产品质量追溯手段,打造精品,撬动更高的效益增长杠杆。
王静谈到,提案提交后,受到了农业农村部领导的高度重视,时任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张桃林专门成立两个专家组进行研究,并带队分赴多省对小浆果产业进行调研。随后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效应,小浆果产业加速发展,国家产业体系中增加小浆果岗位科学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也出现了小浆果研究项目。
如今,“浆果之王”蓝莓已经成为超市的“常客”。农产品交易平台“一亩田”显示,今年春节之后蓝莓的采购热度飙涨1100%,全国各地近5万名采购商都在寻找蓝莓货源。拼多多平台数据显示,今年蓝莓整体销量较去年同期上涨了300%。另据《中国蓝莓产业报告2023年年鉴》数据显示,我国蓝莓进口量2023年近6万吨。过去5年,蓝莓的需求年增长率约40%,其他多个主要水果类别的平均年增长率约为3%-5%。国内蓝莓年需求量约为100万吨,未来国产蓝莓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蓝莓产业的迅速发展,让王静意识到,小浆果产业发展仍有巨大空间。今年两会期间,王静提交了《关于助推小浆果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建议开展全国性小浆果野生资源普查,利用AI大模型、高分卫星等先进手段,摸清全国重点区域小浆果野生资源种类及分布;建立国家级小浆果种质资源圃,重点收集并保存小浆果种质资源并对其开展全面研究;建立国家级研究平台,凝练贯穿全产业链的技术集成,服务小浆果产业。
“上个月我去东北农业大学调研,他们有一个课题组在做蓝靛果的培育,我现场品尝了培育的新品种,酸甜可口,改变了以往口感酸涩不适鲜食的局面,由此可见,我国科学家在小浆果研究方面一直在不断探索。”王静谈到。
王静表示,除了蓝莓之外,要想让桑葚、树莓等小浆果产业快速发展,解决贮藏保鲜、冷链运输问题是关键,同时需延伸产业链,做好小浆果深加工,补齐全产业链短板,引领并支撑我国小浆果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百姓食品消费已经从‘吃饱’向吃好、吃得更健康转变,在树立‘大健康’理念与‘大食物观’的背景下,丰富老百姓的‘果盘子’,小浆果产业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王静说。
(杨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