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副刊

一枚银币的启示

崔鹤同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7日   第 11 版)

1962年夏,郭沫若到厦门参观郑成功纪念馆。馆内的工作人员向他请教一枚银币上的花押,他非常重视,认真考察研究,认为花押上有3个字,判断其中两个字是“成功”的合体,其余一字不能解。为此,他专门在厦门大学召开座谈会,向厦大教授请教。

厦大一位副教授认为这3个字应是“朱成功”三字的合体,因为郑成功曾被隆武帝赐姓“朱”,称为国姓爷。郭沫若以为有道理,非常高兴,他回到北京,又在历史博物馆发现一枚同类银币,并将这一发现告诉吴晗,说这枚银币的发现,对研究郑成功治台的经济情况有重要价值。

吴晗当天就打电话给历史学家苏双碧,要苏双碧去请郭沫若就郑成功银币的发现,为北京市历史学会举办的“历史问题讲座”讲一课。第二天上午,苏双碧来到西四大院胡同郭沫若住处。当时郭沫若正在替北京市人民工作委员会一位领导题字。苏双碧说明来意后,郭沫若爽快地答应了,并在一个牛皮信封上写了讲题:《从郑成功银币的发现看郑成功经济政策的转变》。这个题目本来很枯燥,但郭沫若却讲得很生动,历史博物馆礼堂挤得满满的。演讲前,他出示了这枚银币,引起与会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

从一枚银币开始,经郭沫若的发现和研究,中国银币的铸造历史由道光年间上推了将近200年。

2024-07-17 崔鹤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003.html 1 一枚银币的启示 65,003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