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副刊

华罗庚的“贵人”

王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7月17日   第 11 版)

“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的成就,与几个“贵人”的相助是分不开的。

1923年,华罗庚进入江苏金坛中学读书。他对数学非常感兴趣,常常因思考问题而坐在教室里纹丝不动,同学们都称他为“罗呆子”。数学老师王维克发现华罗庚思维敏捷,做数学习题时往往改了又改,其解题方法十分独特别致。独具慧眼的王老师开始留意这个学生,觉得他很可造就,便经常把他带到家里“开小灶”。

王维克对华罗庚采取循循善诱的方法,他“不像奶孩子一样,把食物嚼烂了喂,而是引他入门,想办法引起他吃好东西的兴趣。同时也不抱着他走,而是像牵牛一样,让他自己摸索,只在拐弯处给他指引一下”。在王维克的引导下,华罗庚的数学进步很大。期末考试时,华罗庚的数学是免考的,王维克会给他专门拟一个论文题目,让他回家去写。

1930年春,华罗庚写出论文《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并投给上海《科学》杂志。主编王琎从自由来稿中发现了华罗庚的这篇论文,认为很有学术价值,就把它刊登在《科学》15卷2期上。

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翻阅《科学》时,看到了华罗庚的这篇文章,就向身边人打听作者的情况。当熊庆来得知华罗庚的自学经历和数学方面的才华后,颇感意外,更觉难能可贵,毅然邀其到清华大学工作。起初,华罗庚在清华数学系当助理员,负责收发信函兼打字,并保管图书资料。他一边工作、一边自学,只用了一年时间,就读完大学数学系的全部课程。两年后,又破格担任助教,继升任讲师,并前往英国剑桥大学留学。归国后,年仅28岁即任西南联大教授,最终成为国际知名的大数学家。

《科学》敢于发表一位20岁自学青年的论文,颇具伯乐荐举之功。王维克、熊庆来等人对华罗庚的培养,也深显老一辈学人不拘一格的育才方式。

2024-07-17 王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5004.html 1 华罗庚的“贵人” 65,004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