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谢国桢一生俭朴、爱好藏书。他署其书斋曰“瓜蒂庵”,意指在收藏一些善本古籍过程中,善本书籍、佳名钞,他是买不起的,只能拾些人弃我取、零篇断羽的东西,好比买瓜拾些瓜蒂而已。晚年还写过一首自述诗:“重逢盛世百无能,坐守青毡过一生。浪掷年华虚岁月,拾得瓜蒂结瓜成。”
谢国桢每月收入的三成为膳宿杂用,七成则花在买书上。北京琉璃厂东街是谢国桢去得最多的地方,哪怕晚年行动不便,也要隔段时间去那里的古籍书店转转,阅读访书、打听行情。对书籍近乎痴狂的热爱,在他众多的书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每当发现珍稀史料,即使囊中羞涩,也会想方设法将其收入囊中,那种得书后的喜悦,足以让他的“老眼状明”,那份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的热忱,跃然纸上。
1979年,意识到自己身体状况日益不佳,谢国桢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他致信工作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表达了无偿捐献个人藏书的心愿。这些藏书包括明清笔记、别集杂史以及汉晋碑帖、砖瓦拓片等珍贵史料,是谢国桢毕生心血的结晶。在他看来,这些图书不应为个人所有,而应成为“天下公器”,供后学研究利用,让学术的光芒照亮更多人的心灵。
1981年,谢国桢更进一步将获得的3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增购书籍资料,旨在促进明清史研究,使之成为该领域的资料中心。1982年,谢国桢离世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特别设立“谢氏瓜蒂庵藏书室”,以纪念这位学术巨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