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读书

从浩瀚典籍中汲取文化养分

李岩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04日   第 12 版)

8月16日,由中华书局主办的“点校本二十四史修订本《北齐书》首发式暨‘南北朝正史’读者见面会”在上海书展举行。12个年头14部正史修订本,活化了的古籍走出学者书斋,璀璨文化不断照进我们的生活,这既是近些年来古籍整理重要成果的展示,也是古籍产生更广泛影响力的新尝试。

古籍整理历来被视为人类文明智慧与知识传承接续并转化应用、推广传播的大学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集中保存在浩如烟海的古籍中,这些典籍具有无比丰富的史料价值和传承价值。在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是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这与国家馆阁兰台与民间私人收藏对中华典籍一代代的整理、收藏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文明的有序和永续传承,需要以文字和典籍为载体,这也是出版的原初本义。以文字为载体一代代传承的古籍所承载的中华文明精神内核,是中国成为唯一延续至今的文明古国的关键。

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古籍整理迎来了第一个繁荣时期,“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直至汉成帝、哀帝时代,刘向、刘歆父子积20余年之功,完成了中国历史上首次国家层面的古籍整理工作。两人合著的《七略》是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方法的总目,以学术性质为基础标准,创立的分类法和著录法对中国后世古籍整理产生了重要影响,刘向更是被后人称为“目录学鼻祖”。他们的古籍整理工作接续上古三代文脉,促进了辨伪、考据、经学等传统文献学科的形成,让诸子百家的思想光芒辉耀千秋。

经过历朝历代的持续积聚,中华典籍蔚为大观,成为中华瑰宝与丰厚遗产最有代表性的文化标志之一。根据《中国古籍总目》记录,中国古籍约20万种。据2021年全国古籍保护工作座谈会公布的数据,“十三五”时期,全国古籍普查完成270余万部另1.8万函。而且近年来不断有曾经流散海外的古籍回归,并被整理出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古籍应用推广提供了新机遇。2022年,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建设了“一总三分”的布局,分别为中央总馆文瀚阁、西安分馆文济阁、杭州分馆文润阁、广州分馆文沁阁。2022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提升古籍整理研究和编辑出版能力”“挖掘古籍时代价值”“推进古籍数字化”“做好古籍普及传播”。数字化赋能古籍整理是近些年古籍整理的亮点,让古籍活起来,具有了强大而活跃的生命力。这一方法可以避免诸多不可抗力对实体古籍的毁损与伤害,同时突破时间空间对大部头古籍图书馆藏、传播的限制,促成沉浸式的文化感知。通过古籍的活化利用和智能开发,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热爱古籍,汲取传统文化的丰富养分。大型游戏《黑神话:悟空》的火爆,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因为青春面孔创新融合发展而衍生的无限魅力和勃勃生机。

2023年初,《永乐大典》高清影像数据库上线,这一包括了《永乐大典》数字化的数据库还具备了3D体验功能,利用3D技术还原《永乐大典》原貌,赋予读者良好的阅览体验——直观体会古籍纸张和文本形态,数智赋能让600年前的文献活起来。文溯阁藏《四库全书》数字化影印出版工程是古籍整理的一个值得期待的亮点。从现在起至2028年,文溯阁《四库全书》将按经、史、子、集四部,分期分批推出全套影印版本。

据了解,中华书局古联公司开发《中华经典古籍库》等30余个专业数据库,上线古籍整理成果40亿字,还有总字数超70亿字的古籍大数据中心,为以传统文化为主体的超大数据模型和语料库的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浙江大学徐永明团队打造的“智慧古籍平台”“学术地图发布平台”让古籍变得触手可及;浙江大学教授龚延明主持《中国历代登科总录》课题,并与古联公司合作建设《历代进士登科数据库》,数据库内容涵盖公元6世纪以来1300年历代进士登科人物资料,规模庞大,共计10万余条。这些成果都具有一定的国际学术影响力。

当前,中华典籍被科技赋予了数字生命。古籍、壁画包括一些日渐凋敝毁损的古建筑等无法在时空中永远存续的文化形态,可以通过数字化等科学技术获得立体的生命力和远超典籍诞生时代的传播力。以敦煌为代表的海外流散文物、典籍,也通过数字化技术迈出了“回家”的坚实步伐。越来越多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以数字化形态走近大众,一部手机、一个数字终端将成为大众畅览典籍的入场券,让每个中国人都可以感受中华文明璀璨动人的细节、神奇迷人的魅力。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原党组成员)

2024-09-04 李岩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242.html 1 从浩瀚典籍中汲取文化养分 67,242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