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春秋副刊

吴宓诲人不倦

王剑

《 人民政协报 》 ( 2024年09月11日   第 11 版)

吴宓上课,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是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吴宓每天早上七点半,准时来到教室。他通常穿一件灰布长袍,左手抱书,右手拄圆木手杖,走起路来直挺挺的。放好东西,他先凭记忆在黑板上书写讲义提纲。开讲后,根本不看教案,旁征博引,娓娓道来,所有内容均脱口而出。每每讲到得意处,他还要拿起手杖,随着诗的节律,一轻一重地敲着地面。最为精彩的,是讲授欧洲文学史课。他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将西方文学的发展同中国古典文学加以比较,视角新颖,讲解有趣,颇受学生们的欢迎。

课堂上的潇洒,都是吴宓花费苦功夫换来的。每当半夜时分,别人都睡下了,吴宓却在埋头备课,抄笔记写纲要。第二天一早,别人还没醒,吴宓已独自出门,站在室外的晨曦中,反复诵读小纸条上的内容了。他给学生批改作业,字迹工整,写下的外文字母及数字,笔画粗细,好像印刷的一样整齐。

吴宓曾先后在东南大学、东北大学、清华大学、武汉大学、西南师范学院任教,培养出了像钱锺书、曹禺、李健吾、季羡林、吕叔湘、许国璋、许渊冲等一大批学有所成的专家学者。

比起课堂上的严谨,学生们更喜欢吴宓课下的随和。有一次,吴宓和学生们一起走在街上。忽然对面开来一辆汽车,他连忙举起手杖,一面挡住汽车,一面催着女学生们赶快通过人行横道,这才让开道路。每逢考试,吴宓总要亲自陪在一旁,亲手准备糕点、茶水,送给学生。

晚年,吴宓回到陕西老家。有一天,他与胞妹吴须曼闲谈,获知乡间中学至今尚未开设英语课,询问缘由,答曰:无外语教师。吴宓急切地说:“他们为什么不请我啊?我可以讲课……”此时,吴宓已疾病缠身。但他心系乡村教育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2024-09-11 王剑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67595.html 1 吴宓诲人不倦 67,595 /en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