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 张志勇
北京市朝阳区理想教育文化改革探索是一种教育价值文化引领下的教育变革。今天一上午听下来给我很多启示:第一个启示,就是我们如何认识学校文化。我们一直在强调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建设,它的核心到底是什么?灵魂是什么?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学校文化建设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仍然是两张皮。所谓学校文化,就是对学校育人目标的价值期待,是学校育人目标的文化自觉。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文化可以支持这样的育人目标达成?这就是这个探索给我的另外一个启示:我们如何认识教育的文化,这样的教育文化如何落地,归根结底,我们要依据什么样的教育文化为指导,通过什么样的教育行为来实现我们所期待的人的塑造。朝阳人在合作对话成长共同体这样的教育文化引领下,实现了教育实践的变革,找到了培养理想公民、最佳公民的道路。如果没有学校教育文化的自觉,没有培养什么人的文化自觉,那么,就找不到合作对话式教学的育人实践之路,所追求的理想的育人目标也难以实现。
可贵的是,北京市朝阳区的这场变革,在教育文化上找到了自己的道路。而这条道路之所以能够落地关键是实现了“两个解放”。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深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强调教师中心、知识中心和课堂中心。而在朝阳区的试验中,探索者们走出了“两个控制”,一个是教师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单向控制,一个是走出了教师对单一的知识传授活动的控制。过去的课堂里,老师驾轻就熟,用知识控制了课堂,也控制了学生。而朝阳理想教育文化实验,实际上把课堂开放了,平等对话之后,这种开放性和挑战性,挑战的不仅是教师,还有学生。老师无法再用过去规定的知识路线图来控制课堂,也无法用单一的居高临下的教师主导活动来控制课堂。我认为,这“两个解放”,是合作对话生成教学的秘诀。这是我对这个变革的第二个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