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教育在线

学校要回归文化机构的定位 拓展学生成长的文化空间

《 人民政协报 》 ( 2021年12月01日   第 09 版)

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 谢维和

这个课题抓住学校作为一个文化机构这样一个独特的角度,通过深化学校文化建设来破解学校教育的积弊,特别是文化落实到师生间合作对话式的课堂建设,应该说抓住了学校教育的核心。在我看来,合作对话关键是要解决学生观的问题,“双减”的意义实际上是要求我们能够回归学校的本质,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包括他们的物理空间、心理空间在内。重构这样一种支持支撑孩子们自由探索的文化空间。从这个意义上,我很认同这样的探索。

什么是学校?学校不仅仅是一个知识机构,更是一个文化机构。无论是应试教育的问题,或者是负担过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仅仅将学校看作是一个知识机构,而没有认识到学校从本质上是一个文化机构,因而把学校的功能局限在知识传授范围内,而忽视了文化的丰富内涵,包括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与培养。会办学校的人,一定会注重学校文化资源的建设,会用文化资源来进行办学。而学校文化最基本的内容就是师生关系。和过去学校文化不同,现代学校根本是要在学习观和教育观上作出变革。合作对话式课堂很重要的核心就是要老师们改变对学生的认识,相信学生,要和儿童对话。当然,和儿童对话,我们不能仅从简单的行为主义角度去解读儿童,要学会去倾听他们,去捕捉儿童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双减”要求我们减负。而在我看来,减负的意义并非只是被动的减,更重要的是要回归学校文化机构的定位,超越知识传授的局限,拓展儿童成长的文化空间,包括他们的心理空间。世界很大、很精彩,老师们要有胸怀,给予不同性格的孩子充分的接纳和尊重,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心理空间,支持支撑他们去探索去发现。这样,孩子们在学校必然会感觉到轻松自在,心理负担小了,从而获得更为生动活泼的发展。

2021-12-01 谢维和 1 1 人民政协报 content_15988.html 1 学校要回归文化机构的定位 拓展学生成长的文化空间 15,988 /enpproperty-->